第144章 流血的草原(1 / 3)

突厥是中國古代民族,先世源出於丁零、鐵勒。南北朝時鐵勒原住在葉尼塞河上遊,後南遷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達山)。突厥是鐵勒的一部,以狼為圖騰。5世紀中葉被柔然征服,徙於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因金山形似戰盔,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以善鍛鐵,被柔然稱為鍛奴。6世紀時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遣使向西魏獻方物。546年合並鐵勒部5萬餘帳落(戶),勢力逐漸強盛。552年又大敗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製政權。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遊),西瀕西海(今鹹海),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南臨阿姆河南。可汗為最高首領,其子弟稱特勤,將領稱設。分轄地為突利(東部)、達頭(西部)。可汗廷帳在東、西兩部之間鄂爾渾河上遊一帶。

突厥實力在最強大的時候是在隋末唐初,就連楊廣的那位美麗妖冶,嬌豔如桃花的蕭皇後也從躺在突厥可汗的帳中近十年。唐初更是用無數的財物美女來填飽這頭狼。以至於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親自犯險,與頡利可汗會盟渭水。

引以為恥的李世民,拚勁全國財力、人力、兵力與東西突厥交戰了多年,才將突厥兩部收為己有。*亡國以後,在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期內,唐朝統治下的*各部基本上穩定。但由於朝廷常征調他們東征西討,漸漸引起突厥群眾不滿,特別是一些民族上層人物滋生了複國思想。

武則天盲目聽從了淩風建議,僅以何彪來實驗證明淩風的話沒錯。以為控製了茶、鐵,就可以牢牢掐住突厥人的脖子,這邊尚未正式實施此政策,單於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長順勢響應他們,部眾共達數十萬人。比曆史的記載提前了半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這隻蝴蝶的到來,發生了效應。

從營州六萬的輕騎,兵分兩路,老將關峰帥兩萬,走北路沿大興安嶺西南的哈喇溫山西行,自己率軍四萬,兩軍將始終保持三百裏的距離,平行推進,相互策應。

出營州,直奔西北方向,插進錫林郭勒草原。本想攜帶五千陌刀手前去的,但彪壯大漢加上幾十斤種的陌刀過於沉重,根本無法快速前行,到後來就想一個不帶,但老將趙標寧死不肯,隻好攜帶兩千陌刀手,一匹馬專門馱刀。

營州與突厥人並不相鄰,中間加了個奚人,錫林郭勒草原的東中部都是奚人的部落。營州一戰,逃出去的奚人不足千人,淩風也就不擔心途中會遇到多大的抵抗,準備一路吃過去,用奚人的牛羊、馬匹來補給,隨行隨帶的米糧交替食用。

準備穿過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繞道而行,從背後襲擊金山、黑山一代,策應裴行儉大軍。說不定在途中還能遇到自漠北南下的回紇的支援軍隊。

營州將契丹、奚人兩族能戰之士絞殺的十去七八,逃出的奚人應該是提前通風報信,一路上見到不少倉促西行的奚人留下的營帳痕跡,還有大量來不及帶走的牛羊,看來,奚人部落也擔心營州唐軍會借機遠途襲擊,紛紛拔寨,趕著馬匹,部分的牛羊,倉惶西去。大軍在錫林郭勒草原行走了五日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大批的牛羊被唐軍屠殺一空,充當軍資。本著吃不完,殺完的原則,絕不給奚人留下一隻羊,一頭牛。

一日,淩風騎在馬上注目四望,就是不用望遠鏡也能一目千裏。茫茫的草原,鮮碧如畫,綠波千裏,一望無垠,到處盛開著豔麗的鮮花,駿馬奔馳在莽莽原野,白雲似的羊群浩浩蕩蕩。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而綠草與藍天相接處,牛羊相互追逐,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

迷人景致印入眼簾,草原風光令人遐想。淩風不禁想起來王洛賓的一首名曲,當著欣兒的麵,高歌起來: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她的帳房

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

好像紅太陽

她那活潑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一旁的欣兒如醉的看著淩風,她想問,那位好姑娘是誰,一定是遠在東都的夫人,可又不對啊,夫人不從到過草原,就連自己也是第一次來到塞外。還心甘情願的挨著那位好姑娘的鞭子,真是犯……。

淩風一展歌喉,痛痛快快的唱了幾嗓子,眼睛瞄向身邊的欣兒,腦海劃過一絲邪乎。記得從經看過一部電影,其中的一個鏡頭,突然間是那樣的清晰,令自己如此的執著。策馬走到她的身邊,一把將她從馬背上提了過來,望自己的坐騎上一橫,雙腿緊夾馬腹,掄起鞭子朝坐騎的屁股上就是幾下子,隨手就將馬鞭給扔了。胯下的戰馬發出了一聲嘶叫,騰地一聲,撥蹄馳向遠方。

馬背上欣兒一驚,情不自禁的滾到了淩風懷中,淩風見遠離的營帳,後麵沒有親衛兵相隨,便將欣兒麵對著自己坐下。一手摟著她,親昵起來。在馳騁的馬背上演了一幅*,雖然不及草地上舒坦,沒有榻上的盡情,沒有羊皮毯上自如,但那種馬背上的刺激,奔馳時前後自如自動的衝動,叫人心醉,原來古人比咱們會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