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能隨時切準時代的脈搏,把握人生的機遇,因而“機遇”常伴他身邊;平庸者,其失敗之因,就是對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並時常暗問自己:“機遇在哪裏?”發現機會、把握機會,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發掘它們。所以,我們要養成捕捉機會的習慣
任何機遇的到來,都有前因後果
機遇的降臨,也許令很多人不可思議,以致使很多人認為它是命運的意誌。但是,隻要我們就每個人的一生作一番思考,就會發現,任何機遇的到來,都有其前因後果。蜘蛛為了捕獲獵物,總善於先織好網,等待獵物到來。這是把成功的機會掌握在自己的身上,這就是“蜘蛛精神”。
愛因斯坦曾說過:“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便是主觀條件。這裏的“準備”主要有兩方麵的內容:一是知識的積累。沒有廣泛而博深的知識,要發現和捕捉機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維方法的準備。隻具備知識而沒有現代思維方式,就看不到機遇,隻好任憑它默默地從你身邊溜走。
一位老教授退休後,巡回拜訪偏遠山區的學校,傳授教學經驗與當地老師分享。由於老教授的愛心及和藹可親,使得他到處受到老師及學生的歡迎。
有一次,當他結束在山區某學校的拜訪行程,而欲趕赴他處時,許多學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為之所動,當下答應學生,下次再來時,隻要誰能將自己的課桌椅收拾整潔,老教授將送給他一件神秘禮物。
在老教授離去後,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學生一定將自己的桌麵收拾幹淨,因為星期三是每個月教授例行前來拜訪的日子,隻是不確定教授會在哪一個星期三到來。
其中有一個學生的想法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禮物留作紀念,生怕教授會臨時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帶著神秘禮物到來,於是他每天早上,都將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齊。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當的桌麵,到了下午又是一片淩亂,這個學生又擔心教授會在下午到來,於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想想又覺不安,如果教授在一個小時後出現在教室,仍會看到他的桌麵淩亂不堪,便決定每個小時收拾一次。
到最後,他想到,若是教授隨時會到來,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麵不整潔,終於小學生想清楚了,他必須時刻保持自己桌麵的整潔,隨時歡迎教授的光臨。
老教授雖然並未帶著神秘禮物出現,但這個小學生已經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禮物。
假如我們希望獲得成功,就要為它創造條件。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足以令他神往的機會,而事實上,機會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心靈桌麵的整齊,為把握機遇做好準備。
機遇往往隻青睞勤奮和愛動腦的人,從來就沒有不付出心血和汗水就輕而易舉獲得成功的。從梁曉聲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曆中,我們可以看到機遇起到了多麼大的作用,而梁曉聲又是怎樣一次次掌握了轉瞬即逝的機遇的。
機遇不會無緣無故地到來,就像麵包不會無緣無故地給你吃一樣。梁曉聲所遇到的機遇,看起來似乎是從天而降,實際上都與他默默的準備有直接的關係。
在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下鄉時期,梁曉聲曾經在團宣傳股作報道員。在這樣的環境下,從小就喜愛文學的梁曉聲並不甘於與身邊的人一樣的平淡生活,他開始試著寫一些小文章寄到建設兵團的《兵團戰士報》。這些文章雖然幼稚,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高,但是它們的發表卻使梁曉聲深受鼓舞,而正是它們給梁曉聲帶來了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機遇。
機遇到來之前,正是梁曉聲人生中比較困難的一段時期。當時他已經失去了報道員的位子,被“精簡”到木材加工廠去抬大木。這種重體力勞動使梁曉聲吃盡了苦頭,極度的疲勞使他吃不下飯,渾身無力,有一次險些被壓趴下。當時他自己還不知道,他已患上了急性黃疸型肝炎,肝功能損傷嚴重。有一天,他正硬撐著和夥伴們抬大木,連長把他叫過去,說有一名複旦的老師要見見他,叫他立即到招待所去。
到了招待所才知道,來人是複旦大學政治經濟係的一位姓陳的男老師。他熱情地詢問了梁都讀過哪些文學書籍,最喜歡哪些。梁曉聲談了許多,把自己的想法都說了出來。陳老師顯出很高興的樣子。
隔了3天,陳老師又把梁曉聲叫到招待所,對他說:“你的檔案我已經寄到複旦大學了。如果複旦複審合格,你就是複旦大學中文係創作專業的學生了。”
梁曉聲驚呆了。
原來,那一次招生,整個東北地區隻有兩個複旦大學的名額,卻分在了梁曉聲所在的兵團,而其中一個又分在了一師一團。陳老師住在招待所時,偶讀《兵團戰士報》,發現了梁曉聲的一篇小散文,覺得他很有文學天賦,便把梁曉聲幾年來發表的小詩、小散文、小小說統統找到,認真讀了。然後他又親自到招生辦去交涉。就這樣,梁曉聲的名字同複旦大學連在了一起。
梁曉聲回憶起這段經曆,禁不住歎道:機遇決定了多少人的命運啊!
可是,當時兵團裏的知青那麼多,為什麼幸運之神就降落到梁曉聲的頭上了呢?這得歸功於他所做的積累和準備。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兵團那樣艱苦的環境裏,梁曉聲始終堅持寫作,默默地錘煉自己。盡管他發表在《兵團戰士報》的還都隻是些不成熟的小文章,但正是這些小文章,使梁曉聲佩戴上了複旦的校徽。
如果梁曉聲不做這樣的準備呢?如果他沒有在《兵團戰士報》上發表那些小文章呢?那麼也許這些機遇就不會光顧梁曉聲了。
可見,機遇屬於有準備的人,而隻有在有準備的人那裏,機遇才成其為機遇。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我們想體味收獲的驚喜,那麼不要徒羨別人的運氣,以後我們想得到什麼,現在就開始為將來的收獲播種吧!常言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播種機會就像蜘蛛布下八卦陣般的蛛網一樣,捕捉飛來的獵物將指日可待。
隻要用心,處處有機會
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總是悄然來臨,以致我們有時可能並未覺察到她的降臨。因此,我們若稍不留心,她就將翩然而去,不管我們怎樣地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一去不再複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奧斯卡發明了一種勘探石油的新式儀器,並用它來為一個公司在西部沙漠地區勘探石油。幾個月後,他所在的公司破產了。奧斯卡被迫踏上歸途,來到美國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馬州的首府俄克拉荷馬市的火車站。
他失業了,一股消極的心態把他緊緊地籠罩著。由於他必須在火車站等待幾個小時,為了排解心頭的煩悶,他本能地在火車站上架起他的新式探油器用以消磨時間。儀器上的指針清楚地表明該火車站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但被失望折磨著的奧斯卡不相信這一切,他一怒之下踢毀了那些儀器。“這裏不可能有那麼多石油!不可能!絕不可能!”他十分厭惡地喊著。
然而不久,人們就發現俄克拉荷馬城地下埋有石油,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座城市就浮在石油之上。可是,這個發現者卻不是奧斯卡。
奧斯卡痛失良機的故事告訴人們:很多人忽視身邊的機遇,總以為機遇遠在他方。因此,常常會舍近求遠,到別處去尋找自己身邊存在的東西,而機遇往往就在他的身邊,隻不過他沒有發現或者沒有重視罷了。
捕捉機遇一定要處處留心,獨具慧眼。其實隻要我們仔細留心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件小事當中都可能蘊藏著相當的機會。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絕不會放過每一件小事。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極其敏感,能夠從許多平凡的生活事件中發現很多成功的機遇。
有一次,日本索尼公司名譽董事長井琛大到理發店理發。他一邊理發一邊看電視,由於他躺在理發椅上,所以他看到的電視圖像隻能是反的。就在這時,他突然靈機一動。心想:“如果能製造出反畫麵的電視機,那麼即使躺著也能從鏡子裏看到正常畫麵的電視節目。”有了這些想法,他回到索尼公司之後就組織力量研製和生產了反畫麵的電視機,並把自己研製出來的電視機投放到市場上去銷售。果然這種電視機受到了理發店、醫院等許多特殊用戶的普遍歡迎,因而取得了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你能夠處處留心,那麼就有很多的機會在向你招手。
19世紀60年代是日本曆史上的動蕩年代,但也是困難與機遇並存的年代。山田正夫從不慨歎生不逢時或者時運不濟,而在一些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機會麵前,他卻像獵鷹一樣目光如炬,從不輕易放過。
在動蕩後期,政府對貨幣市場的管理非常嚴格。包括鑄造舊金幣及小麵值金幣、銀幣等在內的鑒定回收工作,主要是由被稱為“金座”,即類似今天的“造幣局”一類的組織負責。以前,山田正夫收購舊金幣、銀幣都是與“金座”裏的辦事人員打交道,從未見過高層的官員。
有一天,“金座”的主管卻親自派使者直接召見山田正夫,在當時,他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銀兩兌換商。山田正夫憑自己的直覺敏銳地意識到,發財的黃金機會來了,他豈能輕易地放過。
“聽說你做銀兩兌換商,為‘金座’回收舊型貨幣做了不少事情。我們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礎之上,再以更大的規模鑒定、回收舊幣。”剛一見麵,“金座”主管就這樣說。
“深感榮幸,能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於擴大回收業務,隻是我目前很難再擴大了。”山田回答。
“那是為什麼呢?”“金座”主管吃驚地問,“有什麼困難盡管提出來,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解決。”
山田如實回答說:“目前我的商店規模已經到了資金允許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對這件事,我恐怕很難做到。”
“你不就是資金周轉環節受到限製嗎?這沒有問題。你現在告訴我要是再擴大業務量的話,你還需要多少資金?”主管長出一口氣,輕鬆地說。
山田稍加思索,謹慎地回答說:“要是再擴大的話,我估計還需要3000兩銀子。”
“這不是問題,我可以借給你5000兩作為周轉資金,你覺得怎麼樣。”“金座”主管慷慨地說。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來了5000兩現銀。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資金的支持,山田正夫決定大展拳腳,實現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來幾個夥計,購置了先進的設備,開始大規模地回收舊型貨幣,很快就成了大阪一位人人皆知的大型銀兩兌換商。
山田正夫的事業就此平步青雲、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賺到20兩左右的銀子,每個月就能賺到600兩,一年就能賺到7200兩。賺錢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也是他夢寐以求的。他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機會竟會給他帶來如此豐厚的回報。
處處留心皆機遇,要做生活當中的有心人是因為機會往往來得都很突然或者很偶然。因此,隻有留心、用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機會來臨的一瞬間捕捉到它。
抓住機遇,利用機遇
機遇降臨時,很多人容易妄自高興,以為成功就在手中。其實,機遇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抓住機遇才可能成功。
熟悉皮爾·卡丹經曆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典範。他的成功除了靠他在這方麵的天賦之外,還靠勤奮、機遇和勇氣。
皮爾·卡丹由於家境貧困,隻讀了幾年的書就輟學了。為了生活,他到處工作,辛勤的勞動和強烈的自信心,使皮爾·卡丹不斷地拜師學藝,與同行互相學習,短短的幾年工夫,卡丹已經是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裁縫師了。但是,他缺乏的是名氣。卡丹到處尋找各種機遇,希望能使自己有一個轉機。
這一天終於來了。1945年5月的一天晚上,他獨自在維希郊外的一個小酒店裏飲悶酒。當他要第三杯時,酒店裏有一位破落的老伯爵夫人向他走來。這位老夫人原籍巴黎,家境破落後遷至維希。這位老夫人見眼前的年輕小夥子無精打采的樣子,便主動上前和他交淡。卡丹此時正心煩,有這麼一位毫不相幹的老婦人交談,也樂得吐愁腸,就把前前後後的事講給她聽。
原來這位夫人是衝著卡丹穿著的這套衣服來的,一問才知,這套衣服是卡丹親手設計、裁剪並製作的。當她得知這個情況後,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孩子,你會成為百萬富翁的,這是命運的安排。”原來,這位老夫人年輕時常出入巴黎上流社會,結識了許多服裝設計大師和著名的時裝店老板,巴黎帕坎女式時裝店經理就是她年輕時的密友。於是,老夫人便把帕坎女式時裝店經理的姓名和住址告訴了卡丹。臨別時,她拍著卡丹的肩膀笑著說:“苦惱什麼,年輕人?在巴黎的戰爭早就結束了,你難道還不知道嗎?”
老夫人這個驚人的消息,以及當時聽起來可笑的預言,竟然激起了卡丹埋藏已久的希望之火,帕坎時裝店經理的名字和住址,筒直就是一次從天而降的機遇。他暗暗發誓,振作精神,走向成功。
帕坎女式時裝店是巴黎一家著名時裝店,這家店時常為巴黎的一些大劇院縫製戲裝。店老板得知伯爵夫人介紹一位外省的年輕人來求職,便親自接待了卡丹,並對他進行了麵試。使老板驚異的是,卡丹的裁縫手藝以及設計才能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老板便毫不猶豫地雇用了卡丹。在這裏,卡丹潛心於自己心愛的事業,刻苦鑽研,拜師結友,可以說是如魚得水。不長時間,卡丹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名門巨賈中開始流傳著一個年輕人的名字——皮爾·卡丹。
不久,卡丹的兩位好友鼓動他開設自己的時裝公司。1950年,卡丹傾其所有,在巴黎開了第一家戲劇服裝公司。這是卡丹大顯身手的地方,也是卡丹帝國崛起的搖籃。
卡丹決意自己獨立經營時裝,並以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P”作為牌子亮出去。在人才濟濟的巴黎,沒有名氣的卡丹,雖然製作了以自己名字為招牌、款式十分新穎的時裝,但“P”字牌子還是無人問津,生意清淡。但是,卡丹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決心在精心設計和適銷對路上下工夫。
經過卡丹的不懈努力,“P”字牌服裝終於有了轉機,贏得了以挑剔著稱的巴黎顧客的喜愛。過去,人們瞧不起成衣,可是,卡丹的創造性設計逐步改變了人們的觀念。
從20世紀60年代起,卡丹在創作上不斷求新,探索進取,他設計的P字牌服裝,走出法國,在世界深得人們喜愛,並享有一定聲譽。卡丹本人也為此三次榮獲法國時裝“奧斯卡”設計獎——金頂針獎,這是時裝設計的最高獎,卡丹成為了世人矚目的設計巨星,法國時裝界的王中之王。
每個人成功的具體方式不盡相同,但每個人成功的道理卻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都明白機遇的重要性,並且都在孜孜不倦地尋求著機遇,利用著機遇,無論順境還是逆境。
機會總是平等地出現在每個人的麵前的。當機會出現在你麵前時,如果你能牢牢地把握住,你就會將它變成自己人生發展的條件,使自己的人生出現轉機。
挫折隻是命運的附帶品,絕不能決定命運
挫折是人人都會遇到的。挫折隻是命運的附帶品,它絕不能決定命運。可是同樣的挫折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對於甘願平庸的人來說,挫折隻需一擊便可打倒這種人;而對於有雄心成大事的人來說,挫折隻會激起他更大的鬥誌。他會檢討失敗的原因,然後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