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平常的作文總是有差別的,有的寫得生動活潑,給人以新鮮感和愉快的享受,使人越讀越愛讀;有的寫得很平淡,讀了如同嚼蠟,即使硬著頭皮把它讀完,還是印象不深。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語言是否有趣味性,有趣味的文章別人才愛讀,才吸引人,也才能獲得高分。
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使作文富有趣味性呢?如果你認真地去讀那些有趣味性的文章,你就會發現:這些作者之所以能抓住讀者的心,一方麵是因為他們描繪了新奇的事,幽默的人,奇特的物,壯觀的景;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技巧,那就是他們能把所選取的材料,恰如其分地運用猜想、比較、想象、競賽、擬人、誇張、靜物動化等手法,進行繪聲繪色的描繪,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當然會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你看,“蘇州,這古老的城市,現在是睡著了。她安靜地躺在運河的懷抱裏,像銀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蓮。”這段文字,小作者就是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古老的城市蘇州,比作睡在“銀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蓮”,很形象。再看,“沒有花就不會有蜜,但是花並不是蜜”,“沒有火,礦石化不成鐵,鐵也煉不成鋼”。作者也是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很明白,令人深思。這就是說,一個新穎而貼切的比喻,往往能描繪出一幅鮮明的圖畫,能使寫出來的文章生動形象。
請認真品味這段文字:“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凜冽的寒風中,老大爺用焦急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腳凍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從紅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臨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這時,我覺得老大爺給我的不是三個雞蛋,而是一顆樸實火熱的心。”這是《賣雞蛋的老大爺》一文中的一段。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賣雞蛋的老大爺,由於看錯了秤而少給了“我”半斤雞蛋後,竟連續一個星期找“我”補還雞蛋,這段文字就是寫“我”收了老大爺補還的半斤雞蛋後,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動。作者用“我仿佛看到了”這幾個字引出想象,描繪了老大爺在一個星期中是如何等“我”的情景,充實了文章中的關鍵內容——“連續一個星期找‘我’補還雞蛋”,也是這段想象,使文章更生動、更具體。所以,想象也是增強文章趣味性的一個重要手段。
請細細品讀這段描寫:“船兒向前方駛去,‘大家快看呀!’隨著一名遊客的一聲喊叫,我把目光轉移到了前方。啊!這不是‘瓊崖積雪’嗎?從那潔白的岩石上邊滴下來的水,不正是陽春時節冰雪融化後流下來的‘雪水’嗎?瞧,這兒的‘雪’還沒有融化哩!”這是作文《遊地下長河》中的一段話,作者寫的是溶洞中“瓊崖積雪”這個景點,其中“那潔白的岩石上邊滴下來的水”是對所見景物的真實描繪,而“不正是陽春時節冰雪融化後流下來的‘雪水’嗎?”是作者看到這處景所產生的聯想,也正是這句聯想,給人一種鮮明、生動的感覺。由此可見,恰當運用聯想,也是增強文章的情趣的一個好方法。
當然,我們提倡作文要有趣味性,並不是要求句句段段都得有趣味,更不是故弄玄虛地編造趣味性,而是要與文章思想內容緊密融合在一起,使文章自然具有一種誘人的生動感、風趣感。
老師不在的兩分鍾
福建 宋瑤
今天,天氣好得總讓人覺得該唱幾句似的,同學們一大早就來到教室裏神侃。
快上課了,陸老師卻冷不丁冒出一句驚人的話語:“我把作文本落在樓下了!”話音剛落,同學們就露出了奇怪的笑容,雖然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也“鸚鵡學舌”,跟著笑起來,真是“笑裏藏刀”呀!
老師前腳剛跨出門檻,頓時,笑聲莫名其妙地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炸開了鍋般的吵鬧聲,教室裏人聲鼎沸。同學們有的來個“武藝大比拚”,有的“智鬥口才”,而有的呢,與眾不同,依然安安靜靜地坐在位置上,好像宇宙毀滅了都不關他的事……
瞧,慧晶和張龍龍好似下山的老虎,雙手叉腰,虎視眈眈地瞪著對方,突然兩人伸出腳踢向對方,可別小看這溫柔的動作,真不亞於“芭蕾舞演員”呢!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為他們在跳交誼舞呢!突然,慧晶來個“下馬威”,當一回“巾幗英雄”,仿佛在說:“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她衝了過去,把張龍龍揍得連氣都不敢出,真是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