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是怎麼回事?
老花眼是老視的俗稱,指的是隨著年齡增加,眼睛調節功能減弱,不能看清近距離物體但能看清遠距離物體的情況。原來,在人體的眼睛裏長有一種叫做晶狀體的結構,要看近物時晶狀體會變厚,看遠物時晶狀體又會變薄,能讓看到物體的成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所以,它功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看東西是否清楚。老年後,晶狀體自行變厚的能力會衰退,於是在看近物時會變得模糊不清。老年人的晶狀體調節能力減退的原因是由於晶狀體中的纖維所含蛋白質等物質,因代謝逐漸變性而失去水分,於是質地變硬,彈性消失。這種晶狀體的老化現象從40歲左右開始,以後逐漸嚴重。
老花眼與遠視眼是一回事嗎?
老花眼與遠視眼都是看近物模糊,看遠物清楚,但兩者並非是一回事。老花眼的關鍵問題是眼睛裏的晶狀體調節功能的減弱。遠視眼的關鍵問題是眼球前後軸比正常的短,或者眼球的屈光力太弱,外界物體的落像隻能落在視網膜的後方。老花眼隻發生於老年人。遠視眼大多數是先天性,多見於兒童,而且由於遠視眼不論看近看遠都要運用眼睛的調節力量,看近物時更是需要,所以常有頭痛、頭脹、眼球酸痛等現象。
患近視眼的人年老後還會發生老花眼嗎?
近視眼是由於眼睛前後軸超過正常長度,或者屈光係統的屈光力過強,造成看到物像不能正確落在視網膜上,而是落在視網膜前邊,所以看近物很清楚,看遠物模糊不清。這種現象正好與老花眼看近物模糊,看遠物清晰相反。是不是由於近視眼的存在,年老後就不會發生老花眼呢?並非如此,一般近視眼的人年老後,老花眼出現可晚一些,老花的程度可以低一些,如果說有300~400度的近視眼,到老年時就不需要戴老花鏡,但並不是沒有老花眼,老年後,眼睛晶狀體照樣要老化,所以調節功能依然會減弱。低於300度時,看近物有時還得改戴老花鏡。
怎樣佩戴老花鏡?
老花眼是一種眼睛生理調節功能衰退的表現,可以采用戴老花鏡的辦法來矯正。一般情況下,佩戴老花眼鏡,50歲約200度,55歲時約250度,60歲時約300度。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到醫院去檢查眼睛,以正確選配老花鏡的度數。戴老花鏡還應該注意如下幾點:當看35厘米距離以內物體時戴上;即使戴老花鏡看東西可以很清楚,但是仍要注意避免眼睛疲勞,用眼時間應控製在45~60分鍾以內;摘下老花鏡後,應該到室外或窗前遠眺,及時消除眼睛的疲勞,否則老花眼會越發加重;如果戴老花鏡後出現頭昏、頭痛等現象,可能度數不對,應該進一步校正。
為什麼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眼病?
眼睛裏的晶體狀變得混濁,稱為白內障,一旦發生後視力會漸漸減退,甚至致盲,看上去瞳孔內呈乳白色混濁。老年人白內障發生率很高,原因不甚清楚,很可能是老年人長期生活在陽光下,眼睛與紫外線接觸較多,引起晶狀體的新陳代謝障礙,於是晶狀體裏的蛋白質變性,致使原先透明的晶狀體的囊膜、皮質或核的部分或全部發生混濁。當然,白內障的形成有多種因素,老年性白內障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表現。老年人發生白內障的病程較緩慢,一般要1~2年或更長時間才逐步成熟。有糖尿病的老人,發生白內障的機會更多。
怎樣正確對待白內障?
白內障是指在黑眼珠的瞳孔部位出現灰白色反光的一種老年性變化。瞳孔部位的灰白色反光是由變為混濁的晶狀體所引起。當晶狀體一旦變為混濁,就演變成白內障,視力也隨之衰退,甚至喪失。
有的老人把白內障看做不治之症,這是沒有根據的。白內障純屬老年性眼病,可以通過手術適時地加以摘除。但是手術摘除白內障後,眼睛由於失去了原有的晶狀體所具有的屈光作用,需要通過佩戴高度凸透鏡,以保證視力的恢複。
老年人要是患了白內障,要解除思想包袱,認識白內障的可治性,要有作手術治療的思想準備,並適時接受摘除手術,使視力得到不等程度的恢複。
白內障何時才能手術治療?
患了白內障,晶狀體變混濁可分四個階段:初發期,病變剛剛開始,晶狀體混濁不明顯,或僅輕度混濁,晶狀體大小未發生改變,視力一般不受影響。膨脹期,晶狀體內水分增加而發生膨脹,混濁程度增加,從瞳孔觀察隱約可見晶狀體乳白色混濁,已影響視力。成熟期,晶狀體全部混濁,看上去瞳孔內呈明顯乳白色混濁,視力降低到僅能分辨明暗。過熟期,混濁的晶狀體發生一定程度的液化,視力可稍有恢複,但容易引起繼發性青光眼。手術治療白內障的最佳時期是成熟期,手術較為方便,容易完整地摘除掉病變的晶狀體。倘若在未成熟階段或過熟期手術有一定的困難,而且還會影響眼睛的生理功能。
白內障手術後視力能恢複到什麼程度?
白內障手術通常是采用針吸術、冷凍術、超聲吸出術等方法將混濁變性的病變晶狀體摘除掉,這樣可恢複視力。一般情況下由於去除了混濁晶狀體對進入眼睛光線的阻擋,白內障術後可以看到東西,但是人體晶狀體相當於1000度放大鏡,具有調節物像正確落在視網膜上的作用,在手術摘除了晶狀體後即使能恢複視力也不能看清東西,所以術後應該佩戴1000度左右的凸透鏡。佩戴眼鏡最好在術後三個月左右,讓手術後眼睛裏的充血反應完全消失。現代有人嚐試采用人工晶狀體,在白內障摘曲後放入眼內,這樣可免除術後佩戴眼鏡的弊端。
怎樣識別和預防青光眼?
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眼病,致盲率較高。
什麼是青光眼?它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壓,同時合並有視力障礙的一種眼病。
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大類。原發性青光眼中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怎樣發現患有青光眼?急性青光眼在發病時,有劇烈的眼痛和同側偏頭痛,視物模糊不清,看燈有虹一樣的彩環(虹視),嚴重的視力可以減退到隻能看到眼前手動或僅能看到光亮,甚至發生惡心、嘔吐、發熱、打寒戰等。慢性青光眼隻有些眼睛不舒適的感覺,視力有時模糊和虹視,但經過充分的體息和睡眠,往往可以恢複正常。常常反複發病。
怎樣預防青光眼?一是善於控製情緒,遇事要心胸開闊,泰然處之。特別要防止激怒。二是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過度疲勞。特別是用眼看物,不要時間過長。如看書報或電視時,每過一兩個小時就要閉目休息或眺望遠方,解除眼睛疲勞。三是患有遠視和高度近視的老年人更要格外提防青光眼的發生。四要注意發現前麵所說的各種自覺症狀,及時地去醫院檢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患有青光眼病人的後果怎麼樣?如果能早期發現治療,通過各種藥物療法和手術療法,一般效果較好,不致失明。但是如果不予重視,耽誤治療時機,等到晚期視神經發生病理性改變時,即使再經過積極的治療,視力也難以恢複。
怎樣治療老年人的青光眼?
對於老年人常患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治療的關鍵在於降低眼壓,減少房水產生和防止眼球的房角關閉。常用藥物有1%毛果芸香堿溶液滴眼,醋氮酰胺口服,這樣可以暫時解除症狀,一般需要長期使用。另外,還可采用20%甘露醇溶液靜脈滴注或5%甘油口服治療。如果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則需要手術治療。至於繼發性青光眼,治療的關鍵是首先治愈原發性眼病,隻有當眼壓很高時,才采用上述藥物降低眼壓。總之,老年青光眼治療頗為困難,應該堅持用藥。
年老後色盲會消失嗎?
人類的眼睛能分辨各種不同的顏色,這是因為眼睛視網膜上有三種不同的錐狀細胞,分別感受紅、綠、藍三種顏色。紅光主要引起感紅光的錐狀細胞興奮,綠光主要引起感綠光的錐狀細胞興奮,藍光主要引起感藍光的錐狀細胞興奮。至於其他顏色的光線,可以使得這三種錐狀細胞各自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如果三種錐狀細胞中缺少一種或兩種,就會產生相應的色覺異常,這就是色盲。常見的色盲有全色盲、紅綠色盲、藍色盲等多種。現代醫學發現,色盲是一種遺傳病,也就是生來如此,一輩子就這樣,不會消失,眼下也沒有什麼治療辦法,所以有色盲的人年老後並不會好轉。
老年人沙眼有什麼特點?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眼病,可以出現眼睛發癢、眼屎增多等症狀,如果翻開眼皮一看,眼皮內麵的結膜上長著許多小顆粒狀的濾泡和乳頭,結膜麵顯得十分粗糙。老年人患沙眼多半病程較長,因此不僅會出現上述這些症狀,還可以出現許多眼部並發症,最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翼狀胬肉,又叫攀眼,眼白表麵上長出一種三角形帶血管的組織,嚴重時可以攀上角膜,影響視力,須手術切除。(二)倒睫或亂睫,睫毛不規則生長,有時會觸及眼球角膜,不但造成怕光等症狀,還會誘發角膜潰瘍。(三)眼瞼內翻,也就是眼皮內翻,嚴重時要手術治療。這幾種情況最終都可影響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