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奴
劉剛在大學的時候就拿了英語六級的證書,但是等到社會上一看,那算什麼啊,英語六級在社會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競爭力。劉剛想了,還得把刀磨得再快一些,磨刀不誤砍柴工。幹脆考個托福到國外留學算了,等自己成了“海龜”,還怕這些山兔子?
三年之後,等劉剛拿到托福證書的時候,“海龜”已經讓那些洋漂族給頂下去了,不吃香了。劉剛無奈,繼續發瘋一樣地惡補英語,期望再拿到一個“托業”證書,為工作鋪平道路。
又經過三年的努力,劉剛的“托業”證書也拿到手了,參加了幾次應聘之後,發現最吃香的是複合型人才,就是那種既有英語證書,又有專業證書的人才。丁是劉剛考慮來考慮去,決定再考取一個會計證書。經過兩年的努力,會計證書還真讓劉剛給拿下了。劉剛當時的心情真是心花怒放啊!結果怎麼樣?社會上有會計證的人過剩,找工作還是成問題。劉剛的朋友笑他:吃尿都趕不上熱乎的!於是劉剛明白了:應該考那些新興行業的專業證書!據說目前含金量最高的證書是保險業的精算師證書。於是劉剛開始複習精算師的書本,期望能吃一口熱乎的“屎”。結果怎麼樣,用了3年的工夫,全是無用功。精算師對數學知識要求極高,而數學對劉剛來說就像天書,3年下來數學這一關都沒過。
於是劉剛掉轉槍口開始參加房地產經紀人執業資格考試、考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考試、考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到55歲的時候,劉剛手裏的證書已經拿了幾十本了,但是招聘的時候仍然沒有單位用他——年齡太大了!劉剛就這樣從一個英姿勃發的大學生變成了一個55歲擁有幾十本證書的“證奴'職場專家指出,再多的證書也沒有用,收入並不是一定會增加,還要看具體的行業、工作單位以及個人發展機遇,如果單純地把寶押在證書上,風險會變得很大,甚至血本無歸,同時喪失其他機會。
為獲得各種證件而四處奔走、身心疲憊的這種人,人們叫證奴。專家告誡:考證也應該進行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