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包
眾包指的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
眾包的任務通常是由個人來承擔,但如果涉及需要多人協作完成的任務,也有可能以依靠開源的個體生產的形式出現。或許連托馬斯·弗裏德曼都沒有想到,他在《世界是平的》中極力推崇的所向披靡的巨大推土機——外包,正在被一個新的無堅不摧的推土機“眾包”所顛覆。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隨著網絡狂潮的洶湧澎湃,外包服務應運而生。每個人都能以個體為單位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似乎把外包發揮到極致就成了眾包,但二者之間卻是有著本質的不同。
外包是指公司雇傭人員提供服務,勞資雙方的關係到此為止’其實和雇傭關係沒什麼兩樣。但是現在我們的做法是從外部吸引人才的參與,使他們參與這廣闊的創新與合作過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另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外包強調的是高度專業化,而眾包則反其道而行之,跨專業、跨行業的創新往往蘊涵著巨大的潛力,每一個專家都不是萬能的,而無數個各行各業的“外行”的集思廣益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超過了一個專家一生的苦思冥想。能由個體用戶積極參與而獲得成功的商業案例不勝枚舉。
美國國家衛生博物館的負責人克勞迪·米尼瑟曾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圖片來配合一次關於禽流感的展覽,後來有一名自由職業攝影師馬克·翰勒願意提供照片,並且考慮到博物館的非營利性質,開出了每張150美元的優惠價。米尼瑟原本打算咬緊牙關購買四張,但是最後一刻她改變了主意,因為她在一個網站上找到了需要的照片,關鍵是這些照片的價格低得驚人,每張隻需要1美元!米尼瑟當目一口氣選了56張。
與網絡大潮一起成長起來的公司,從一開始就在戰略設計上融入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思路,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也開始為網絡的群體力量所吸引,關鍵的原因是,眾包能幫企業節約大把大把的金錢。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低價的勞動力市場使他們垂涎欲滴。
但是現在,勞動力來自哪裏並不重要,他們可以就住在隔壁,也有可能遠在印度尼西亞,隻要他們能上網就行。
眾包正隨著網絡狂潮的發展而為生產和商業的全球化推波助瀾,也許它將給人類帶來一場全新的勞動方式的革命和生產關係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