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阿沛赴京談和平(1 / 3)

就在拉薩的上層親帝勢力策動達賴外逃,亂成一團之時,阿沛從昌都派隨員金中·堅讚平措和噶準桑林,星夜兼程趕往拉薩送信。他們快馬加鞭,日夜趕路,馬跑累了,又沒有驛站的差馬替換時,就身背馬鞍,徒步前進。1000多公裏路,他們隻用了16個晝夜就趕到了。

金中和桑林送到拉薩的,是阿沛·阿旺晉美等四十名官員給達賴喇嘛的信。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獻。它稟報了昌都之戰失敗的經過,以及投誠的廣大官兵受到的良好待遇。其重點自然還有後半部分:

在下昌都總管阿沛噶倫、3名在職大小堪布和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等5個代本為首40名政府文武官員頓首叩拜、三門虔誠啟稟:

目前進行漢藏和談是個時機。共產黨政府所規定的基本做法是,對外民族團結一致;對內各大小民族自立自治政府,其工作人員根據單一民族和多種民族人數多少來確定;大民族絕不壓迫小民族,特別是對西藏要采取特殊政策,首先是對大救主全知佛王達賴今後仍然主持政教,救主攝政王活佛及各僧俗官員照常供職;保護宗教、寺廟和經堂;西藏現行政治和軍事製度均不予變更;藏軍改編入國防武裝之內;幫助西藏人民發展文化教育和農、牧、工商業。今後凡是為發展政治和謀求人民幸福的一切措施需要改革時,要與人民及其主要領導人協商,在大家同意的原則下進行決定;尊重宗教信仰和地方風俗習慣,過去與英美兩國及國民黨的一切關係,不予追究……目前漢藏和談很快進行的話,漢政府提出的各條款中有不適合西藏情況的可將利弊詳細說明,共產政府方麵絕不存在舉劍威嚇、強迫或壓製不讓申述利弊的做法,一切可以心平氣和地進行商談決定。在下我等再三思索回顧,確無強迫命令的想法和做法。此事包括共產政府在內的和在下四十名文武僧俗官員敢作擔保……倘若不考慮漢藏和談,毫無疑問解放軍很快就會進藏。到那時,無論從軍隊的數量、軍紀、作風哪方麵相比,我方全無抵抗的能力,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到那時,救主全知佛王為首的以下人等都難以安身,黎民百姓更不在話下。總之,連牛馬牲畜也要遭受災難的,如何是好,敬請慎重斟酌為拜。

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四十名文武官員,可算是噶廈的重臣良將。昌都一戰,全部歸順了共產黨,而且都得到妥善的安排。阿沛本人更是被待若上賓。這使噶廈內外大為震動。一連幾天,拉薩城的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件事。看來這紅漢人解放軍,既不同於國民黨西康省主席劉文輝的軍隊,也不同於前清川邊總督趙爾豐的兵丁,更不同於1904年打進拉薩來的英國人榮赫鵬的洋兵。他們到底是些什麼樣的人呢?阿沛來信的內容真靠得住嗎?

金中和桑林兩位信使在拉薩成了新聞人物,拉薩市民和噶廈的官員都把他們看成是了解“紅漢人”的權威人士,他們卻因旅途勞頓困得要命,隻想睡覺。

不料,幾天之後的一個清晨,兩位信使一覺醒來,忽然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如意至寶”達賴喇嘛已經在頭天夜裏簡裝輕騎,逃往亞東去了!這是1950年藏曆10月10日。

達賴喇嘛還將從亞東逃往印度!

原來,對於阿沛等四十名官員的來信,噶廈大員們半信半疑,還有人又氣又怕。他們感到,如果繼續與解放軍作戰,已沒有力量;派代表和談吧,又有點於心不甘。於是,就在神前打卦抽簽,問達賴喇嘛是留在拉薩,還是前去印度。結果,卦簽上寫著的是“出走”。因此,便秘密擬定了出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