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人來說,童年的時光總是生命裏最美好的回憶。那時候的我們,多麼容易滿足,一顆糖,一個玩具,一本圖畫書,就可以開心好久。
你可以責怪一個孩子的無知,但請不要責怪一個孩子的想象力。
韓生是鎮上讓人琢磨不透的孩子,他總是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對他來說,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在他六歲時爸爸買給他的《格林童話》,爸爸隻給他講過裏麵的一個故事——《青蛙王子》,從此他開始迷上了那些奇妙夢幻的世界。但是他不敢總是纏著爸爸給他講故事,他覺得爸爸是個非常可怕的人,曾因為一次吵著要吃糖而被爸爸打過,印象中爸爸一身酒氣,被媽媽攔著,但一巴掌還是打在小韓生的屁股上,火辣辣的疼。之後便是爸爸媽媽的爭吵,記憶裏那樣的爭吵數不勝數,他害怕地在一旁大哭,後來慢慢地司空見慣,他不再哭了,事實上八歲之後,他就很少哭過了。他喜歡聽故事,可是奶奶和媽媽都不識字,沒上過一天學。他又不敢去找爸爸,他非常羨慕與自己同齡的那些孩子,他們總是騎在自己爸爸的脖子上,可以大吵大鬧,買許多零食。還時不時地從爸爸那裏討來幾角錢,去買許多很好看的貼畫。那時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幾角錢真的算是不小的數目了。但是自從有了《格林童話》,他不再羨慕任何小夥伴,裏麵的故事讓他如癡如醉,隻有六歲的他並不認識裏麵的漢字。可是隻要看那些美麗的圖畫和奇妙的世界,他就已經很開心了。他的願望就是快快去上學,認得好多字然後看懂書裏的那些故事,或者能有個人來給他講。當時在他身邊的都是一群每天隻知道瘋跑和玩耍的夥伴,當然他也喜歡和他們一起玩,但他更喜歡聽故事,沉浸在那些夢幻的世界裏。
韓生也喜歡和奶奶在一起,奶奶是個慈祥的老人,她會經常偷偷給韓生一些零錢讓他去買東西吃,但這並不是韓生喜歡和奶奶在一起的原因。奶奶喜歡給韓生講以前的一些有趣的事,每當這時候韓生總會聽的入神。
“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和你爺爺坐著驢車去地裏除草,那時候正是夏天,地裏的草長的正旺,遇到一個蛇穴,草叢裏麵爬著好多蛇,各種各樣的,當時拉車的驢子嚇得一個勁叫,我也嚇得了不得,坐在驢車上不敢下來。我是見到那些蛇就渾身直起雞皮疙瘩的,可你爺爺一點也不害怕,他拿出麻袋用手捉了四五條裝了進去,每條都有近兩米長,還說那些蛇都是沒有毒性的,那時候正趕上饑荒,你爺爺殺了蛇,讓家裏人美餐幾頓。之後還把蛇皮好生埋了,嘴裏說了些什麼,好像是在懺悔,說殺它們也是迫不得已的。”奶奶回憶起往事來眼裏總是閃著光,好像那些故事就發生在昨日一樣。韓生聽的津津有味,他的腦袋中閃現出那些神秘的蛇的樣子,長到六歲多,他隻見過一次蛇。聽奶奶說蛇有好多種,有的蛇有毒,可不能被咬到,不然就沒得救了。還有大蟒蛇,可以吞下一整隻羊。韓生不禁心生畏懼,但也充滿了好奇。
奶奶見韓生經常抱著那本童話書愛不釋手,讀的津津有味,便好奇的問:“阿生,你可識得這些字?”韓生回答說:“不識得,我在看裏麵的圖畫,奶奶,等我以後識了字講給你聽好嗎?”“行,我可等著你,”奶奶笑著說,“看你這麼想看懂裏麵的故事,知道你爸媽忙,我給你介紹個人讓他給你講故事好嗎?”韓生眼睛瞪得大大地,說:“好啊,那人是誰?”奶奶說:“是鎮上教堂裏你見了麵經常叫他爺爺的那個。”韓生眼睛一亮,說:“對對,我去找吳爺爺給我講。”
吳老是鎮上教堂的神父,教堂也是他創建的,他在城裏住了大半輩子,老伴去世後,就回老家來建了這個教堂。雖然沒有西方的教堂那麼正式,也沒有那麼多禮儀,信耶穌的都是鎮上普通的農民,但在教堂裏,鄉親們似乎找到了心靈的歸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教堂做禱告了。平時吳老還是比較閑的,在教堂外麵有一棵大榕樹,老人們喜歡坐在樹下喝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