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練軍分開居住,是因為舊廟太小,住不下許多人,分開在危難中卻起了大作用。梁老大早起,聽說鬼子包圍了魚嘴村,哭喊聲和槍炮聲響成一片,火光燒紅了半個天,梁老大心裏一驚,大壇主被鬼子包圍了,凶多吉少。
梁老大知道後山有一條暗道,這是他親手帶人挖的,心想張峰林一定守在山上。經過數次戰役,梁老大不再是魯莽的山大王了,作戰前都左思右想,生怕有任何閃失。他帶著潘首領、黃二妹和吳菊花等將領,直奔魚嘴村,身後拖著二門青銅大炮,也是向張峰林學習的,對付鬼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大炮。
在魚嘴村五裏外就停下,眾士兵步行,悄悄地逼近村口。大炮拉到一個高坡上,裝備停當,炮口直指舊廟。現在兵荒馬亂,這所寺廟也飽經滄桑,先是清軍的圍剿,後是妖魔的砍殺,現在是鬼子的火燒,血火的洗禮,已經百孔千瘡,但是這座聖寺卻屹立不倒。
潘老大趴在山坡上麵觀察,不好,有二千鬼子包圍小漁村,舊廟四周燃起熊熊大火,鬼子端著槍,舉著大刀嚴陣以待,旁邊還有四門大炮。鬼子曹佐大叫:“開門投降,不然就統統地死啦死啦的!”
梁老大並沒有發動衝鋒,鬼子人多,冒失衝過去,還不是自投羅網,這四門大炮是心腹之患,必須先炸壞了,讓它變成啞巴。梁老大找潘首領商量,他也拿不出好辦法,說:“現在不能衝鋒,隻有等到天黑了,能和山上聯係才好,到時咱們來一個裏外夾攻,一舉殲滅!”
潘首領平日不多話,心也細,說的真是一個好辦法,可是讓誰送信呢?大家看著胡小二,現在隻有他能送信了。張峰林曾經錯怪他,實際他對團練軍忠心耿耿,作為探子風裏來雨裏去,立下了汗馬功勞。
胡小二個子矮小,但是腿快身靈,像猴子一樣能在樹上飛。梁老大請他送信,胡小二點頭,說:“好,我去一趟。”
胡小二嘴裏含著一張紙,是吳菊花書寫的密信,必要的時候咽下肚裏就行了,就是被抓住,他裝成不懂事的小孩,蒙混過關。胡小二繞到後山處,在蒙蒙煙霧之中,縱身飛上一棵大樹,“嘩啦”一聲響人就不見了。
一袋煙的功夫,胡小二已經站在舊廟的後山崖上麵,把嘴裏的一封信交給張峰林,他看完書信大喜,說:“你立了大功了,就留在山上,跟我在一起,梁老大是張飛賣繡花針,粗中有細,好!”
山上的眾士兵聽說梁老大來接應,群情振奮,摩拳擦掌,準備好好教訓鬼子。山上有一門青銅大炮,原來是準備對付清軍的,不曾想現在用來對付鬼子了。
傍晚,鬼子放火燒山,看見民團仍沒有出來投降,決定攻山了,曹佐鬼揮舞彎刀,大叫一聲:“八格呀嚕,統統的死啦!”
四門大炮同時攻山,山崖炸開了,火光衝天,鬼子舉著刀槍朝山上爬,山路狹窄,幾千鬼子簇擁在小道上。在山崖頂上,張峰林放了一槍聲,又點燃一堆火,火光衝天而起,信號發出了,梁老大興盛地跳起來,手一揮,大叫:“放!”
山坡上麵的二門大炮怒吼,轟的一聲,炮彈在鬼子人群裏炸開了,曹佐一楞,叫嚷:“什麼的幹活,大炮的,哪來的?”
轟的一聲,山崖的大炮也炸響,前後夾擊,鬼子顧頭顧不了腚,紛紛朝山下跑,張峰林敲響了銅鑼,“當當”的鑼聲響徹雲霄,像敲響了鬼子的喪鍾。眾鬼子沒命地逃奔,太陽旗扔在地上,被殺敵的士兵來回踩踏。
梁老大揮舞大刀,衝進鬼子人群,像砍菜瓜一樣殺一個痛快。
太陽漸漸落山了,晚霞燒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大地。舊廟冒著一團團濃煙,山門仍然在燃燒,前麵的廣場一片鬼子屍體。
張峰林和梁老大已經離開舊廟,速戰速決,立即撤離戰場,防備鬼子的反撲。
此時,大道上麵有一快馬飛奔,梁老大在後麵緊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