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夢無痕,秋月綿綿。
終於,在秋日的季節,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收筆後,頓感如釋重負,總算熬過來了,近一年地伏案執筆,埋首燈下苦煎苦熬的日子。
在這期間,謝絕了所有的邀請,幾乎有一整年的時間,把自己泡在早晚、節假日裏進行苦耕,其個中的滋味他人也許是無法體味得到的,借用京劇裏的一句念白:“苦……哇……”
正像一位作家所說:“寫小說不易,寫長篇更不易,利用業餘時間寫,無論是對心智和體力,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和考驗。”好在我堅持、堅持又堅持,終於一氣嗬成地堅持過來了。
書中所寫的人物、情感、事件和官場的種種現象;給人的第一感覺也許就是真實、可信,有著揮之不去的悲情意味,書中把紀英、陸家宇和四個‘70後’的男女青年,懸掛在太陽下開曬,大視角地進行認真地反芻,試圖對真實的官場、情場鞭辟入裏進行透析。
尤其,在塑造市委書記紀英和市長陸家宇這兩個主人公時,在那個充滿變數的官場上,他倆的智商再高,計算再精,命運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官不見得就有好結果,古往今來無不如此。然而,秉承真實作為創作原則,是我對讀者早就銘刻在心裏的承諾。
古諺有雲:“善惡到頭終有報,隻分來早與來遲,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個諺語如果不是人生命運的內在自然規律,也是佛教對世人的勸善方。”正是基於這個原則,我沒有把他倆人寫成救世主和英雄。而是力圖寫成有血有肉,平易可親的形象。陸家宇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常人和性情中人,他不乏七情六欲,又不被金錢和權力所異化。我沒有把他寫成概念程式化高大全的當代的所謂“清官”或者“貪官”。主要遵循了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放棄了“理想”的烏托邦衝動(即所謂藝術高於生活的理想尾巴),而是以大量原生狀態瑣屑的日常生活場景,還原生活的本來麵目。
之所以在描寫僅次於陸家宇的二號人物紀英身上,乃是作者寄予好官的一種美好理想的情結。
然而,陸家宇的死,姬琳既沒能接任市委書記,程昊也沒能當上市長。而是由省委派去了一位新的市委書記到亞海市任職。遺憾並非隻光顧特定的一種人;而幸運也如是這般。當然這並不是一種自然規律。
筆者還真實地描寫了亞海市一些官員的工作、生活以及官場鮮為人知的內幕場景。
雨南母親的犧牲,秋雁與阮航分手後,過上了隱居低調的生活;愛慕虛榮的秋雁,最後,落了一個婚姻失敗的結局,一直領著女兒“體驗”著單身母親的況味;一心想在仕途步入好運的阮航,也沒能滿足的欲望。
然而作者寫作能力所限,沒能達到現實生活中的理想境地。
最後聲明,作品純屬虛構,如與現實生活巧合。切勿對號入座,而自尋煩惱!
2009年12月29日完成初稿
2010年10月29日定稿於南台書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