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那是因為世家門閥的權力太大,獨孤皇後背後的獨孤門閥就是隋朝一個極大的門閥。
除非獨孤皇後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不然的話,楊堅若是敢動她,獨孤門閥不同意,天下門閥也不會同意。
與其說,楊堅是皇帝,倒不如說,楊堅是這些世家門閥的代言人,替他們管理整個大隋朝。
真正的受益者,當然有皇家,但更多的是世家門閥。
後來,隋煬帝繼位之後,也不滿世家門閥的權力過大。
隻不過呢,隋文帝楊堅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徐徐圖之。
這個辦法的優點是穩,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太慢了。
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統全國也有十五年,但對於世家門閥的削弱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沒辦法,一方麵,須得等一些世家門閥犯錯誤,楊堅才會有借口。
另外一方麵,就是科舉製度,從寒門選擇一些人才,與那些世家門閥對抗。
所以,不管是哪一方麵,速度都不可能快樂。
尤其是科舉製度,世家門閥已經控製了朝政,自然不想讓科舉製度得以順利實施,百般阻撓,以至於隋朝的科舉製度幾乎是形同虛設,隻是給唐朝打下一個模板而已。
蕭逸也很討厭世家門閥操縱朝廷的這種行為。
因為他們對朝廷並不忠心,他們隻在乎自己的利益,不管朝廷是否更換。
因為不管是誰是皇帝,不管朝廷如何更替,世家門閥依然都會是統治者,因為下一任皇帝還得依靠這些世家門閥。
有很多的世家門閥,跨過很多的朝代,就是這個原因。
諸葛亮兄弟分別侍奉曹魏和蜀漢,就是為了家族的延續。
文天祥為南宋寧死不屈,文天祥的二弟文璧卻投降元朝,為的也是家族不滅。
所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這些世家門閥一直屹立不動,甚至於傳承千年,著實可怕。
愛國,在世家門閥的那些人當中,太少了。
隋煬帝第二次征討高麗,楊玄感為何叛亂,總歸都是利益驅動,不顧隋煬帝百萬大軍征伐高麗一趟不容易。
所以,蕭逸才會以滅世家門閥,以仁政替代為手段,輕易就能夠蕩平東洲各國,隻是因為天下百姓受世家門閥的荼毒時間太久。
隻不過,隻要是人,都會有私心,在巨大的利益跟前都會什麼都不顧,馬克思的資本論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蕭逸滅掉老的世家門閥之後,為了防止新的世家門閥出現,這才采用了重典,以及嚴密的監視製度,以及告狀製度。
唯有震懾之法,唯有鐵血手段,才能保持仁政的局麵。
可即便如此《燕報》仍能不定期地報道一些貪官汙吏被查處,被處決。
為了利益,鋌而走險,是人的本能。
後世,很多處級、廳級、部級幹部被紀委查處之後,哭得稀裏嘩啦。
但說句實話,如果再給他們一次這樣的機會,他們依然還是要走這條路,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