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到此山者,不患無嗣(1 / 2)

翌日,集慶城外,紅巾軍中軍帳中。

“大帥,不能再攻下去了!這馬上就入冬了,兄弟們身上的棉衣還沒備齊呢!”

“棉衣齊了恐怕也不成,集慶的元狗,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咱們還是退兵吧。”

“退個毛啊!這次攻集慶,咱們折了那麼多弟兄,總不能就這麼算了?殺!殺進集慶城,斬了蠻子狗頭,給戰死的兄弟們報仇!誰要是怕了,誰就是貪生怕死的孬種!”

“姓孫的,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不成,隻有主張進攻的是講義氣英雄,想要撤退都是貪生怕死的狗熊?”

“俺可沒這麼說!但是,你馮勝是不是狗熊,自己心思清楚!”

“孫十三,你找死!”

“怎麼?要和我比劃比劃?來啊!來啊!你們馮家兄弟一起上,看俺皺不皺眉頭!”

……

大帳內,紅巾軍諸將吵吵嚷嚷,為是不是要繼續進攻集慶,爭了個臉紅脖子粗,甚至開始推推搡搡。

要不是顧忌上方正坐的,那個頭裹紅巾,方麵大耳,不怒自威的青年男子,恐怕得當場廝殺起來。

這名不怒自威的青年男子,當然就是這支紅巾軍的掌控者朱元璋了。

他靜靜地看著諸將的爭執,沒有任何表態。

很簡單的道理,現在的關鍵,根本就不是要不要攻打集慶。而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義父郭子興去世之後,自己雖然是這十萬大軍的實際掌控者,但自己名義上才是軍中的三把手,左副元帥。

這支紅巾軍的一把手,是郭子興的親兒子郭天敘,都元帥。

這支紅巾軍的二把手,是郭子興的小舅子張天祐,右副元帥、

雙方雖然麵和心不和,但還是能大體維持著這支紅巾軍的團結。

好死不死的是,這次分兵三路攻打集慶。由於一個叫陳野先的將領的突然叛變,郭天敘和張天祐都戰死了,損兵折將兩萬有餘,唯有自己率領的大軍主力沒什麼大礙。

怎麼就那麼巧,一場大戰下來,自己安然無恙,自己的兩個頂頭上司戰死了?自己順利成章的接管了整支紅巾軍?

說此事和自己無關,將士們能信嗎?

這可要了命了!

自己能有今日之成就,絕對和義父郭子興有莫大的關係,他不但提拔了自己,而且將他的義女馬秀英嫁給自己妻。縱然義父的親兒子郭天敘有萬般不是,也不能死在自己的手裏啊!

哪個將士,願意跟隨一個忘恩負義之徒?

現在,莫說軍中那些郭家舊部了,就是自己的基本盤心裏麵都有些犯嘀咕!

退一步說,即便自己能證明,郭天敘和張天祐之死,和自己完全無關。但是,為什麼繼位是自己,而不是郭子興的小兒子,也就是郭天敘的兄弟郭天爵呢?

對,自己的能力比郭天爵強得多。但問題是,自己有個最大的弱點——沒繼承人!

原來軍中以郭子興為主,將士們都很放心。郭子興一旦有什麼意外,這不是還有他兩個兒子嗎?郭天佑和郭天爵。

如今郭天佑死了,這不是還有他的親兄弟郭天爵嗎?為什麼不能讓郭天爵繼位?

郭天爵年紀還小,大可以生而育女嘛。將士們一直有著可以效忠的目標!

而自己呢?

今年都二十七了,還沒有一子半女降生。自己的命裏,到底有沒有子嗣呢?這些日子,軍中甚至有惡毒的流言:自己因為做了太多虧心事,傷了陰德,注定要斷子絕孫!

萬一自己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將士們該為誰而戰?總不能是為自己那二十多個義子吧?這不是扯淡嗎?到了那時候,用不著元軍攻打,這支紅巾軍都得散夥!

所以,現在義軍軍內部的士氣已經非常低落,攻下集慶已經成為不可能。撤退?如果沒整頓好內部就退軍,也很容易被元軍銜尾追殺,一敗塗地。

到底該如何收拾軍心,恢複士氣呢?

不幸中的的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