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新來的季先生接替了原來的湯老先生教導南山村孩子們之後,原來因為湯老先生年老力衰而疏於管教的孩童們總算也是安穩了許多,村中也能時時聽到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了。
對於上學堂,正當玩鬧年齡的孩童們是分外抵觸的,但不敵家中長輩淫威,所以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每日報道,至於具體聽進去了多少就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時間過去幾日,暑氣依舊不消,炎炎的讓路邊樹木的葉片卷縮起來,升騰的熱氣蒸得人也是昏昏欲睡。大家當時從季先生口中聽來的俠異故事也都忘得差不多了,隻相互間嬉鬧中會冷不丁蹦出個故事中很是堂堂的場麵話,唬住一群人同時自己也很是驕傲,但除了這些,日子也如流水一般按著往日的節奏繼續慢慢悠悠地流去。
在這些孩童遊戲中,但當最終大俠的總是村長家的長孫湯浩明,而村中另一大姓中的吳姓家的吳清鬆則老是同湯浩明爭這個角色,卻總勝績少,敗績多,然後委屈但當第二號的大俠,下次遊戲中繼續爭,但是稱得上鍥而不舍,屢敗屢戰了。而村裏剩下大姓中的方家的孩子頭方文奇從來就不爭這個,相反,他偏喜歡當故事中最大的反派,雖然每次都是被湯浩明扮演的大俠打敗,卻也樂此不疲。
與總是大俠一方的湯吳兩姓和總是反派的方姓不同,村中其他姓的孩童則時而大俠,時而惡人。多數時候,孩子們總是願意去大俠一方的,畢竟誰不想當一個懲奸除惡人人景仰的俠士呢,而且大俠一方總是勝利,失敗的滋味是誰都不想多嚐的,這就導致了大俠一邊的人數總是數倍於反派這邊,就跟現實中一樣,好人是總多過壞人的。
散姓人數是數倍於三姓的,也有人不服氣總是這三姓的孩子當主角,幾場不大不小的矛盾之後,除開那些更親近三姓的人之外,多數都以散姓中的楊安為主導。隻可惜孩子到底還隻是孩子,不然以他們的人多勢眾,完全可以不管所謂大俠反派,自己中立出去,到時自己才是三方中最強大的呢,又何必屈居他人之下,那所爭的地位又有何用,一時之勝,過眼雲煙耳。
嶽泉雖然很樂意參與到大家的遊戲中,看到大家總是涇渭分明地陳列陣營,年幼的心中雖不懂其中意思,卻是本能地十分討厭,但見大家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還是忍了忍沒有說,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既然無法改變,那就隻有順從。年幼的嶽泉心中升起了改變的願望,但是同往常想要明天就有糖吃的願望一樣,也是轉眼便忘去了。然而種子既已種下,就會有生根發芽的一天,隻可惜平凡是這世上最偉大的力量,平凡的人太多了,而每多一個平凡的人,這力量也就越強,強大到讓人掙脫不出,強大到隔絕了種子生長所需的陽光雨露,要等到那一天,或許,會是永遠。
嶽泉隻能盡幾所能,每每遊戲中總是加入弱勢的反派一方,雖然總是輸,卻也能樂在其中。而他跟方家幾個人的關係也並沒有如何之好,平常時候,更多還是和散姓的孩子們玩在一起。和總是對手的湯,吳他們關係也沒有怎麼差,小孩子之間的遊戲玩過就忘了,哪有什麼條條道道的。
和他關係頂好的牛強曾問他為什麼老愛去當什麼反派,他隻說反派是弱者啊,大俠不是正該幫助弱者的麼,讓問他的牛強好一陣無語,反派怎麼能和弱者聯係在一起呢?嶽泉自己也是覺得有點不對,但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
季先生名儒山,字守正。雖然課堂上的他嚴厲得讓人害怕,但是課下,他總是很平易近人地坐在一棵老樹下看孩子們在院中玩耍。
又過去一段時日,當孩子們熟悉了他,甚至會纏著他讓他給講故事。撒嬌這種事當然是女生做的來了,而偏偏他又對這些可愛的山村小姑娘們忽閃的大眼沒有半點抵抗力,所以經過幾次後完全抵擋不住就放棄了,總會在閑時說些有趣的小故事,又把做人的道理巧妙潛藏其中,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當然一到了上課,他就又變成了那個人見人怕的季先生了,也不是沒有頑皮的孩子沒轉過之前還隨他們玩笑的季伯伯的彎而在課上同他鬧,結果告訴他,季先生和季伯伯真的是兩個人——他被罰課後留下背誦《千字文》,隻留半個時辰,但是如果背不出就第二天接著留,直到背出為之。
山村沒有這麼多文具可以像城市裏孩童一樣處罰動輒抄寫《三字經》《百家姓》什麼的多少多少遍,雖然不至於貧困,但是替孩子們家庭著想,總是能省就省的。諸如此類的懲罰南山村的孩童們嚐到了不知凡幾。因地製宜,這點上季先生無疑知曉也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