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幾日,嶽泉多和家人膩在一起。不知為何,他雖性子清淡了許多,卻更喜歡和家人在一起了,反而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少了許多。初時父母還會催促他多出門和村裏小孩一起玩,久之不見其有異,便也隨得他去。況且能和自家孩子多處些時光,又有哪個父母會不願意呢?
辭別父母,嶽泉輕車熟路回到了綠野觀中,人丁寥落的道觀早已熟悉無比,直接便去到師父院子裏,綠野觀主此時正坐在一棵落葉的樹下誦讀著一卷道經,葉片凋零的樹枝掛在他頭頂,卻不覺淒涼,隻是恰到好處的安靜,一如萬物繁華過後的休息。
嶽泉行過了禮,對師父說了他漸漸不喜歡和小夥伴玩耍的情況,不知喜憂。
綠野道人輕輕放下手中書卷,溫柔地看著嶽泉,問道:“那你喜歡現在這個樣子還是和你的夥伴一起嬉戲玩耍?”
嶽泉略一思索,回答道:“我挺喜歡現在這樣的,想起和夥伴們玩耍的場景感覺也就這樣了,但是當時的確是快樂的。”
“哦?”綠野道人似笑非笑看了嶽泉一眼,“你是不是想既能有現在的快樂,又能有以前的快樂?”
聞言嶽泉小臉微赧,還是點頭承認。
綠野道人不由失笑,道:“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好事都讓你占盡了,別人怎麼活?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總是要做個取舍的,你說呢?”
明白是自己貪心了,最然還是有些遺憾,也能接受,嶽泉訕訕一笑,頗為難為情。
綠野道人自然不以為意,繼續解釋道:“你這幾個月多跟我修行,習慣的養成是必然的。所謂生活處處是修行,就是如此。所以說,修道真的修進去了,也是會上癮的,遠比酒色財氣來的吸引人,欲罷不能。等你功夫再深了就能體會到了。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頭七日左右,此階段的特征乃‘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變,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個階段是接下來半個月左右,這一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已經覺得比較自然、舒服了,但一不留意,還會回複到從前,因此,還需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第三階段是往後直到一季的時間,這個階段的特征是‘不經意,自然’,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個習慣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之後,會自然而然地不停為你‘效勞’。”
聞言,嶽泉麵露喜色,然還不待他心中歡喜,綠野道人便十分無情地打擊道:“你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就放鬆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你養成習慣一般,若懈怠成習,你也別提修行了,該哪兒哪兒去吧。”
“咳咳??????”嶽泉幽幽地看向師父,您能別這樣麼,這樣真的好麼??????
師徒二人聊天打趣,勤勉修行,日子也過得清閑。期間嶽衝也回家過幾次,但見自家小弟如此模樣也就隨他了,反而更用心地轉移到為自家二妹整個夫婿嘛的,讓嶽靈珊很是無語。
正如嶽泉前些年回望更前些年時的日子一般,現在的嶽泉再想起前些年的自己,也會有一種逗比的既視感,自己原先為何會是如此模樣,簡直不忍直視。但對於現在的同他記憶中自己一樣的小夥伴們,他卻覺得正當如此,也不會有輕慢之心,隻是為何一到自己就不行了呢,他亦百思不得其解,終隻能作罷。
時光悠悠,像指間的流沙,抓緊了也還是會從指縫溜走。於是悄然間,今年江南的第一場雪降了下來,沒有半點預兆,聲勢尤其浩大,嶽泉回村中還能聽到老人不時對此展開的談論,多是言此為不祥之兆一類的,也沒多在意。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嶽泉真有了這種感覺,不知也不覺。綠野道人說這很好,讓他專心修行。一歲之冬雖然沉寂,但是相應濁氣也沉澱下來,此際的炁是最純淨的。但饒是嶽泉日夜感知,還是沒有半點進展,這確實是不能急在一時的。
太平年代,年節好過,人也過得好,家家戶戶人麵上都是新年的喜氣,逢人招呼間這份喜氣也隨之傳遞,於是大家就都沾了喜氣。日子,自然也過得喜氣洋洋的。
年後,嶽泉又回到了去年規律的生活節奏,提著些拜年禮就打著寒風來到了綠野觀。他是下午出發的,天又暗得早,到觀時已是不辨道途。
當他敲門進了師父屋裏時,師父正在煮茶,頭也不抬便隨口吟出一首詩來:“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隨著吟詩之音,嶽泉目光被引向窗戶。窗戶開出一道縫以保證燒著火爐的屋子裏空氣能流通,從縫隙中可以看到一枝梅花蜿蜒著,月光下依稀能見幾朵暗紅。順著如水的月光便是半彎弦月,幽冷的月光穿透清澈的空氣灑下來,隻覺一陣涼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