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賣故事在媒體和工作中的應用(2 / 3)

與此同時,微博在中國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很多企業通過微博進行營銷,其中,利用微博的力量,使自己的企業故事達到最高人氣,獲得眾多粉絲關注的企業要數中糧集團了。2010年,中糧集團開展了世博營銷中最成功的、曆時四個月的“中糧美好生活”活動。

中糧活動以新浪微博為平台,提出分享美好生活的主題,鼓勵網友通過發微博、上傳世博照片、轉發評論等多種形式來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時讓他們參與“鏈上中糧”的互動環節,與世博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相呼應,更成功的是把中糧與“美好生活”聯係到了一起。這個活動有超過600萬用戶參與,由此產生的微博超過了1000萬條,其中有超過42萬用戶掛上了“中糧美好”勳章,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榜,中糧美好生活的官方微博也獲得了超過23萬的粉絲。中糧集團成功地靠微博轉發的力量達到了自己的營銷目的。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再好的微博隻有實現廣大網友的廣泛轉發,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微博轉發得越多,微博營銷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也開始借助微博等網絡工具做自己的媒體宣傳了。自從《失戀33天》借助粉絲的力量成功推廣之後,《泰》《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也都是借助微博的力量吸引更多的粉絲走進電影院的。而《中國合夥人》和《小時代》則把微博營銷運用得蕩氣回腸了。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時代》在微博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有關《小時代》的每一個消息都得到了廣大粉絲的關注。在廣大粉絲的支持和轉發下,要拍攝《小時代》的話題被傳得沸沸揚揚。從選角開始,《小時代》攝製組就在每一次公布主要角色的事情上設置懸疑,這引起了粉絲的強烈好奇心。在大家的期待中,《小時代》的主角花落誰家一直都是熱門話題。一時間,網友的微博轉發量突破13萬,可以說是網友的熱情把《小時代》的宣傳推向了高潮。

在拍攝期間,《小時代》也一直保持著高調的微博宣傳模式,演員和主創人員的微博互動,無一不給《小時代》的成功打下了基礎。特別是在拍攝後期,劇組在微博上主打煽情主題,有關青春、時代、回憶、畢業、理想的話題更是抓住了網友的心。這些回憶一旦觸動,一大批的網友就借助這部電影來尋找曾經的過去。電影一上映,就受到網友熱情捧場,賺足了眼球和票房。

《小時代》的主演楊冪傳出的緋聞以及主打歌曲涉嫌抄襲、主演柯震東的緋聞加上導演郭敬明的萌日韓等一係列事件的炒作,使大家的視線在不經意間被吸引到《小時代》電影上來。盡避大家也都知道這是炒作,可是不得不說每一次的炒作都是如此成功。小時代的相關消息陸續登上微博話題的排行榜,人們在期待這部影片的同時,也開始搜索相關的資料。在影片上映之前,《小時代》的微博搜索量和百度搜索量就已經飆升到一個驚人的數字。從《小時代》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出微博的力量和粉絲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何在廣告中講述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價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們的注意力。

在注意力稀缺、大量信息滿天飛的時代,要想引起人們的關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品牌的成長曆程往往與許多動人的故事聯係在一起,品牌通過故事與消費者進行情感交流,才能融入消費者心中。

故事是聯結人與人之間關係最快的方式。隻要你的故事說得好,就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廣告中講故事是最直接的也是觀眾最易於接受的營銷模式。廣告裏麵的故事能夠跨越國家和種族的界限,不但能夠推銷商品,還能傳播社會觀點和道德觀點等。故事是廣告的靈魂,能夠給消費者傳達一種情感共鳴,震撼消費者的心靈。

要說全世界廣告做得最好的企業,那就非可口可樂莫屬了。

美國學者舒爾茨對可口可樂的評價是:“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樂工廠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第二天無數投資商也會爭著給它貸款,因為可口可樂這個品牌就價值幾百個億。”一百多年來,可口可樂始終占據著世界軟飲料市場的霸主地位。可口可樂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輝煌成就,與它遵循“成功在於廣告”這個理念是分不開的。可口可樂的每一個廣告都有一個好的故事主題,與時代的精神和物質的需求始終聯係在一起,深深打動著消費者的心。比如可口可樂在越戰期間,花重金從世界各地挑選出不同種族的500名兒童,拍攝出一部震撼人心的電視廣告片:藍天白雲下,這群孩子們在山巔上齊聲高唱和平之歌:“我願為全世界買一瓶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另一部廣告片《喬和孩子》,則打動了所有關注者的心。廣告內容是:著名球星米恩·喬賽後帶著傷痕和汗水蹣跚地走回更衣室,這時一個孩子從暗處走出,怯生生地拿出一瓶可口可樂遞給他心目中的英雄。喬猶豫了一下,繼而拿過來一飲而盡,他的疲憊和萎靡神情一掃而光,孩子和可口可樂使他重返真實的世界。孩子跑開後,喬喊道:“嗨,等等!”“什麼事?”“看這兒!”喬說著脫下球衣扔給他,孩子笑了。這時響起了主題音樂:“有了可口可樂便有微笑。”

可口可樂還有一部自動販賣機的廣告片,更是創下了全球最高收視率紀錄,獲得了很多獎項,其中包括歐洲第一創意獎艾皮卡獎和評審團金獎、戛納國家廣告節銀獅獎,以及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最佳廣告提名,美國《時代》周刊2007年度最佳電視廣告等。

這部廣告片隻是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自動販賣機的歡樂故事。隨著一枚硬幣進入販賣機,人們的視線就和這枚硬幣一起進入了一個風景如畫的美麗世界。在這個歡樂樂園裏麵,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人兒,他們隨著可口可樂的加工處理紛紛忙碌起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每一瓶可口可樂在推出之前都會經過一番狂歡慶祝,每個人都不禁歡樂起來。廣告的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使他們快速地把這件商品記在自己的腦海中,並產生購買欲望。這部廣告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給了人們一種美妙的遐想,鼓勵人們不斷購買,一次次的購買就等於是一次次的奇妙旅程。

可口可樂的廣告故事一直是與時俱進的,甚至可以說,世界上的每一次大事件都有可口可樂的參與。為此,可口可樂每年的廣告費高達上億美元。一大批社會學家、藝術家、廣告學家、體育明星來參與製作可口可樂的廣告,極力推廣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可以說,可口可樂已經走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一個企業要想做到讓自己的產品一鳴驚人,需要學會審時度勢,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給自己的品牌講個好的故事。

如何借助傳統文化賣故事

在商業雜誌或者網站上,編輯與記者們隨便說的一句話,都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刊登的廣告更能令人信服。一個故事在報紙上被講述,看到這個故事的人可能又會與其他人聊起來。經過一連串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知道這個故事的讀者數量就遠遠超過了報紙的發行量。

以網絡為媒介的故事,創造出來的影響力超越了原本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傳播。這是因為網絡不僅可以給聽故事的人帶來相關的音樂、動畫,還可以不斷地加強人與故事之間的關聯,甚至聽故事的人也可以變成說故事的人。因此,一個企業要想使自己的品牌或商品在同類中脫穎而出,不僅要給自己的企業一個好的故事,還要使這個故事成為觀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的茶文化產業剛剛起步,隨著茶藝館的出現,逐步為人們所熟知。但是長期以來,茶在中國還是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產業。英國的立頓紅茶名滿天下,可以說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日本茶道則因凝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知。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茶文化和茶道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早采茶和飲茶的國家,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古時候就有“神農氏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說法。多少年來,中國茶文化汲取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與宗教、哲學、繪畫等融為一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成為茶葉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標誌。

1990年,中國台灣商人葉兩傳開始在台灣市場陸續代理法國多個品牌,並一直想把中國茶推銷到西方國家去,為此他去了法國上百次。1998年,葉兩傳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為了給品牌起一個好的名字,他展開了調查。他得知,歐洲人最熟悉的東方名人是孔子、老子、毛澤東。由於毛澤東是政治人物,這個名字不能用,老子雖然沒有孔子有名,但是因為老子提出的順其自然的思想比較吸引西方人,他們對老子的喜歡更多一些。於是葉兩傳為他的茶品牌起名為“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