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說過了天下大勢,自然談論起武功來,楊虛彥便先請教起李靖騎射之法,李靖也不藏私,道:“李某的箭法,是悟於胡人騎射之術,故頗具自信。騎射之要,往乎前手如拒,後手如撕,前腿欲其直,後腿欲其曲。就像這樣。”
縱身跳上一匹馬馬背,起著馬繞了個圈,張弓作勢,狀若天神,動作優美,無懈可擊,李靖跳下馬道:“左手執弓,須令上梢略倒,右掌托靶內,食指鉤靶外,正中如鷹嘴狀,餘三指與大拇指緊執靶如拒;右手則注矢於弦,食指掩大拇指,另三指緊執手心兜弦掠胸而過,以肘緊夾後肋,滿而後發,方準確有力。射箭若急,則飄虛無力。”
騎射說到底還是眼力與手上的配合,楊虛彥武功高明自然一學就會,向李靖道謝,李靖歎道:“讓不是我親眼所見絕對不會相信兄長居然是剛剛學會射箭。”
楊虛彥道:“還是讓我看看賢弟的刀法吧。”
李靖又將他那血戰十式使了出來,由第一式“兩軍對壘”,接著“烽芒畢露”、“輕騎突出”、“探囊取物”、“一戰功成”、“批亢搗虛”、“兵無常勢”、“死生存亡”、“強而避之”到第十式“君臨天下”。楊虛彥看了後道:“賢弟的刀法雖然來來去去隻有十多式,以之爭雄江湖,或嫌不足,但馳騁於沙場之上,卻是威力無窮,最利於在千軍萬馬之中衝殺,無懼對方人多勢眾。”
李靖喜道:“兄長真是高明,一眼就看出我這刀法的精髓所在。”
楊虛彥站起身來,也取了一柄長刀在手,道:“待我與賢弟切磋一二,我這套刀法乃是昔年從一位前輩那裏的來,堪稱是江湖上一等一的武功,受昔年誓言所限不能傳授與賢弟,至於賢弟能領悟多少就看賢弟的造化了。”說罷用起嶽山刀法與李靖切磋起來,這嶽山刀法轉走奇險以命搏命,最是狠辣不過,和李靖的刀法暗合。
兩人過上幾招,楊虛彥便停下來讓李靖思考片刻,一直到天黑,李靖將這套刀法與自己的刀法一一對照,越是仔細體味,越覺的這套刀法威力無窮,心中不由的對楊虛彥大是感激,需知當年嶽山就是憑借這套刀法闖下了赫赫威名,當年的聲威還在祝玉研之上,這套刀法可說是僅僅在四大奇書之下的頂尖武功了。
李靖又練了一遍,忽然對楊虛彥納頭便拜,喊道:“多謝兄長傳授如此絕藝!兄長對李靖如此厚賜,讓李靖如何報答。”
楊虛彥道:“你我兄弟也,何須如此。再說你不也教給我射箭了。”
李靖聽了,大為佩服,道:“若是兄長不棄,小弟願與兄長結為八拜之交,生死金蘭,望兄長成全。”
楊虛彥大喜,道:“故所願也,不敢請爾。”
李靖忽然一拍腦袋道:“現在還未請教兄長名號,還請兄長賜告!”
楊虛彥一笑,說道:“在下楊虛彥,江湖上人稱“影子刺客”。”頓了一頓又道:“家父名諱上楊下勇。”
李靖大驚,素素更是啊了一聲。楊虛彥刺殺杜伏威雖然不成,但時能夠在杜伏威麵前全身而退的,天下能有幾人,因此楊虛彥雖然出道以來第一次失手,名聲卻是不降反升。更不要說其父楊勇前太子的身份了。李靖聽了便要向楊虛彥行大禮參拜。
楊虛彥見了急忙扶起李靖,道:“賢弟這是為何。”
李靖道:“草民不知兄長身份,故而狂妄無禮,還請殿下見諒。”
楊虛彥道:“我不過劫後餘生之人,李兄若是為難,這結拜之事,不必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