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都該認真地做幾件事情,否則在走向暮年時就會有遺憾和不安。
在寫作這本書時,我有一種深深的充實感,因為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盡管十年的準備已經使本書具有了豐富的素材,但我還是選擇了閉關三月,居鬧市中,心遊書海。
這是生命中難得的快樂日子,因為有使命感的牽引,更有靈感光顧時的快慰,以及創新和創見帶來的小小成就感。每天伴著音樂和香茶,讀書,思考,寫作,並不斷收獲發現新材料、新問題和新角度的愉悅,無論外麵刮風下雨,內心都是暖洋洋的。
源起
喜歡的事情就容易做好。對於國際問題和話語權問題,我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敏感和熱愛,這份研究不是營生,不是任務,而是興之所至,信手拈來。因為喜歡,所以不會覺得枯燥,因為喜歡,所以能夠堅持。畢竟,學術研究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在你的成果沒有出來之前,你無法要求社會肯定你,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自我肯定,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愛”。
使命感也很重要。由於長年從國際的視角看問題,所以能夠比較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目前的不足和短板所在。盡管有後發優勢,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媒體話語權方麵,與有著數百年基礎和完整的話語權體係的美國有著很大差距。並且,這些差距已經製約了我們的發展,影響到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和日趨豐富的海外利益。這也是我將學術青春中最好的十年傾注在媒體話語權上的原因所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可奠定我們的強國之基。
美國發展的曆程說明了媒體話語權問題的重要性。說到美國的優勢,很多人都會想到它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卻往往忽略了,美國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在話語權上,它所占的許多便宜,它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和博弈力,都源自其話語權優勢。美國既有美元霸權,也有話語霸權,而在話語霸權中,媒體話語權是重中之重。
在我研究美國崛起和強大的曆史時,發現了一條重要的“暗線”,就是美國媒體的發展是與國家的強大互相輝映的,美國媒體與政府雖互相監督,但更多的時候,則體現出互相推動的效應。美國媒體也很清楚,隻有國家強大,它們才會更有市場,也更有國際話語權,這也使得美國媒體在維護國家利益、維護主流價值觀方麵不遺餘力,並在對外事務中與政府配合默契。
美國媒體並不像看上去那樣自在和清澈,其與政府、國會、財團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關聯,不僅影響到它的運營,也間接影響到美國的內政外交。除去利益羈絆,政府及其他利益體對媒體的影響和公關,以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名的“高壓線”,行業自律及媒體之間的互相監督,媒體的自律意識及新興媒體崛起所強化的社會監督,都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媒體的話語權,也使得媒體無法享用“完整版”的“新聞自由”。更進一步地說,由於傳播媒介的壟斷已達到驚人的程度,美國媒體的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其所屬財團話語權的延伸。
知道美國媒體的真相很重要,知道其贏得話語權的路徑更為重要。一方麵,這有助於我們的媒體不斷做強做大,從而有朝一日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話語權航母”;另一方麵,也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全麵地了解美國社會及其內外政策,與美國媒體打交道。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就會更快一些。必須承認,通過幾百年的發展,美國媒體已經相當成熟,其在贏得和鞏固話語權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國媒體非常有參照意義,尤其是它們在維護國家利益和民眾利益,宣傳核心價值觀及盡可能“潔身自好”方麵的經驗。不僅如此,美國媒體走過的彎路,遭遇的挑戰,對我們也是很好的警醒和借鑒,而美國政府與媒體打交道的得失成敗,也值得我們各級政府學習或引以為戒。
受眾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關心媒體話語權問題、渴望中國媒體更加成熟並擁有更多話語權的人,是寫給那些需要與中外媒體打交道、希望對美國的“權力遊戲”規則有更深入認識的人,更是寫給那些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企業、組織乃至我們的國家擁有更多話語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