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王小凡唯一的一次失敗【大結局】(1 / 3)

幾天後,王小凡出了一份實施方案,他將這份方案提交給陳誌廉,讓他來幫忙落實。

這份方案無非也就幾點。

一是讓房地產回歸市場化,不再設置條條框框限購限售,將定價權交回給開發商。

二是降低賣地價格,讓地價不再成為房地產的大頭成本。

三是取消公攤麵積和預售,減少流通過程中的種種套路和忽悠。

四是取消房地產和教育的捆綁,學生入學不以房子為條件,而是以成績為條件,以避免無良商家炒作學區房。

五是由王小凡本人,帶頭投資龍河市實業,龍河市的十二大家族,八大武道宗門,都會跟著一起投資實業。

六是如果政府因為賣地收入銳減而稅收不足,周轉不過來,那王小凡將會自掏腰包對其進行補貼,以度過困難期。

如今王小凡身價至少千億,所以要做到這幾點並不困難。

陳誌廉看了王小凡的方案,發現最後一條竟然還有補貼,當即就所有抗拒的心思都沒了,反而還欣然接受。

既然有補貼,那必須加大馬力安排上啊。

沒了後顧之憂,做成了還能搞出政績,那不做都是傻子。

所以他立即就動員整個領導班子,落實王小凡所製定的種種策略。

剛開始的時候,房價大跌,帶來的短暫混亂和低迷,那是在所難免的,不過由於實業的迅速注入,就業率迅速回升,混亂很快就會過去,人民對這座城市的信心很快就回來。

最主要的是,龍河市政府班底有王小凡兜底,在賣地收入銳減的時候,從王小凡手頭上拿到了數以百億計算的補貼,安全地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後麵一切自然也就跟著豁然開朗了。

至此之後,龍河市的房子,回歸純粹的商品屬性。

房子就和街邊的水果攤販賣的水果沒多大區別,覺得價格合適了,老百姓想買了,有錢買了,自然就會買。

不會再因為子女教育而被迫裹挾上車,以至於掏空六個錢包,透支全家未來。

房價回歸正常的商品屬性,價格大跌,最痛的除了賣地的地主之外,就是負責開發的房地產商。

為了避免房地產商聯合起來陽奉陰違,王小凡召集所有龍河市的房地產開發商,對他們恩威並施,給他們一定的好處補貼,也給他們一些敲打,好讓他們老老實實配合。

再加上龍河市十二大家族這些地頭蛇的幫助,所以最後房地產開發商並沒怎樣,都隻能老老實實低頭做人。

轉眼大半年過去。

龍河市房地產大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無論是在民生還是在經濟上,都有了長足的進展,整個龍河市都恢複了活力,不再像從前那樣死氣沉沉。

陳誌廉因此而受到了最高層的表揚,最高層那邊還特意開了個會,號召各個城市,各個地方,學習龍河市的先進經驗。

但是,龍河市的經驗,哪裏是別的地方可以學得來的?

龍河市改革之所以成功,完全是因為王小凡用他那好幾千億的身家在為這個小城市兜底,別的城市可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兜底。

讓那些富商和既得利益者,把自己的身家搭進去,就為了創造更加有利於老百姓的生活環境,那不是腦子有病嗎?

在他們眼裏,老百姓都是韭菜,韭菜就沒資格活得更好,韭菜就隻有乖乖被割的份兒!

可是,來自於上麵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跟隨龍河市的腳步去進行改革。

這直接就動了他們的利益,要了他們的命根子。

所以他們都對龍河市恨之入骨,對陳誌廉,對王小凡,都恨得不行。

他們開始調查陳誌廉、王小凡的背景底細,想要抓住陳誌廉和王小凡的把柄,然後狠狠拿捏!

王小凡的把柄就是他有21個女人,而且現在這21個女人都大著肚子。

所以突然間,全網都在爆料王小凡的風流史和風流事。

王小凡瞬間就被架到了網絡的燒烤架上,成為不明真相者網爆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