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購買保險並不能挽回生命,但對於“80後”穩固自己的家庭生活還是能起到一定幫助的。作為全家老小的經濟支柱,我們應該盡早培養自己較強的風險意識,懂得隻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照顧家人的道理。在險種相同的情況下,年紀大的投保人往往需要交納更多的保費;而年輕人交納的保費就相對少些,所以我們應該趁自己身體好,容易符合投保條件時,提早為自己選購適合的保險,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和諧,我們今天的健康生活才能更好地得以延續,我們家人的生活才能更有保障。
保險——用不上時痛苦,用上時更痛苦,不管用不用得上,“80後”必須要有!
9養老從來怕晚不怕早,從這個月就開始行動
本節關鍵詞:養老,趁早
“80後”正值壯年,當我們還有能力為生活奔波勞碌的時候,也許誰也沒有想過自己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然而時光荏苒,任何人都擺脫不了“衰老”這個千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或許很多人都曾經幻想過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清晨在公園裏起舞弄劍,飯後在樹下與人對弈,帶著老伴周遊世界,與兒孫共享天倫樂趣……相信這一幅幅怡然自得的景象一定也在“80後”的腦海中浮現過,那將是多麼美妙、多麼令人向往的日子呀!對於眼下在職場辛苦打拚的我們而言,退休意味著終於可以放慢腳步,享受生活;意味著終於可以撿起許多無暇顧及的興趣愛好;意味著終於可以去實現醞釀很久的旅行計劃……但是,渴望退休的我們,真的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根據今天生活水平進行粗略測算,以20~30年後退休為標準,到那個時候,我們一個人所需的養老金平均要在三百萬元左右。看到這個巨大的數字,估計很多“80後”都會表示質疑,然而事實上,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尊嚴、有品質,這個數字還僅僅是個開始。
那麼,麵對如此巨額的養老金缺口,我們該靠誰?
當今社會,“養兒防老”顯然早已不在答案之內。等孩子們長大了,能真正獨立生活我們就應該謝天謝地了,哪裏還能指望他們來養我們?
而靠“政府買單”似乎也不是那麼理想。政府所能提供的社會保險,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廣大民眾的養老保障,隻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罷了。
於是,答案顯而易見:真正解決養老問題的辦法就在我們自己手中!無論我們是選擇商業保險,還是購買基金,是投資房產,還是致力於收藏……隻要能趁早著手,合理規劃,就一定不會錯過退休後那輪迷人的夕陽。
也許“80後”會問:我們才二三十歲,這個時候就考慮養老的問題是不是有點早?
這是一個幾乎人人都會有的誤區,事實上,從現在開始實施自己的“養老計劃”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一個人六十歲退休,需要一百萬元養老金為例,如果我們從二十二歲就開始準備,每個月隻需要拿出三百三十八元就可以實現;而如果等到五十歲才開始考慮的話,每個月則需要投入五千四百六十六元才能滿足。這個數字,甚至是絕大部分人投入全部收入還無法滿足的,那麼可想而知,到了那時,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更有可能導致入不敷出。
為何同樣的目標,選在不同時間開始實施,會造成這麼大的差異呢?毫無疑問,這就是“複利”的巨大魅力所在。愛因斯坦認為,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計算方法是:將本金以及其產生的利息一並計算,也就是利上還有利。當一筆存款或者投資獲得回報後,我們可以有時間再連本帶利地進行另一輪新的投資。所以,越早開始,需要付出的金額就越少,對生活的影響自然也越少。
盡管沒有人能預期自己生命的長度,也沒有人能想象三十年後的社會究竟能進步到什麼階段,但隻要我們明白,將來生活的精彩程度,完全取決於現在這個道理,並願意為此而努力,那麼我們人生的後半程也將是無比幸福的。
如果退休是每個不同人生都必須麵對的相同結果,那麼養老自然也成為我們每個人不得不麵對的現實問題。與其等到真的老了再去考慮,不如現在就開始未雨綢繆,趁自己年輕早作打算,將自己的養老問題平攤在人生的每一年中,這樣才能徹底斷絕後顧之憂,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聰明人在洪水爆發之前養鴨而不養雞,“80後”在自己尚未退休之前就開始養老,往往隻有那些能洞悉未來發展趨勢的人才能把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