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夢的實現
人類一直夢想著能夠像鳥兒一樣在天空翱翔。直到1903年12月17日,寒風刺骨的美國基蒂·霍克海灘上迎來了兩位內心燃燒著滾燙火焰的人,他們就是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萊特兄弟。在這一天,萊特兄弟用事實證明:人類能夠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
最經典的結構
作為人類曆史上第一架自主操縱的飛機,“飛行者一號”的結構無疑成為後來飛機模仿的樣本。它在前方安裝了一個升降舵,方向舵在後方,2副隻有2個葉片的推進螺旋槳通過鏈條進行傳動。最有趣的是,它的著陸裝置竟然模仿了雪地滑雪板!
樅木飛機
“飛行者一號” 像一隻巨大的飛鳥一樣,飛上天空之後,令所有站立在寒風中觀看的人都目瞪口呆。更讓人意外的是,這架飛機沒有鋼筋鐵骨,全身的骨架都是用結實而輕巧的樅木製成的,連螺旋槳也是樅木的。
值得紀念的數字
“飛行者一號”的首次飛行在空中僅僅停留了12秒,飛行距離也隻達到了36.6米。雖然這些數字絕對無法和當前飛機每小時飛行3000多千米、最遠距離數萬千米、在空中停留十幾個小時的紀錄相媲美,但它卻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默默無聞的支柱
就在萊特兄弟設計第一架飛機的時候,他們需要一個航空發動機。可是當時沒有人願意製作這種不討好的機器。於是,萊特兄弟隻好自己設計圖紙,花費了6周的時間製造出一台活塞式發動機。這是一台大馬力的家夥,共有4個汽缸,大約有91千克重,正是它給了“飛行者一號”飛翔的動力。
“福克災難”的製造者
德國福克公司由大名鼎鼎的安東尼·福克創辦。1914年,福克公司研製出世界獨創的,也是一項致命的新技術——“射擊協調器”。這個裝置可將子彈從飛機螺旋槳葉旋轉的空隙之間發射,而不必擔心會打壞槳葉。後來,這項新發明被安裝到福克EIII式單翼機上,並成為空戰史上著名的“福克災難”最主要的製造者。
射擊協調器的訣竅
射擊協調器原理是利用螺旋槳控製機槍射擊,當槳葉與槍管形成一條直線時,機槍自動停止射擊,確保子彈剛好從槳葉的空隙中射出,這就避免子彈射到槳葉上,從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一點也不出眾
如果沒有射擊協調器,福克EIII式是如此平凡。它采用了單機翼形式,機翼上下用細鋼絲牽引加強,長長的矩形斷麵機身骨架用鋼管焊成,外覆蒙布。機頭上安裝著一挺口徑7.92毫米的機槍,每分鍾可發射800發子彈。
福克災難
從1915年秋季到1916年初,裝備了射擊協調器的福克EIII式單翼機在前線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幾乎沒有防禦能力的協約國飛機如同它們的餌食一般,被紛紛擊落,這就是空戰史上著名的的“福克災難”,它曾像蟲害一樣蔓延在西部前線的上空。
遠離戰爭
雖然福克EIII式單翼機是製造“福克災難”最得力的助手,但它的參戰時間並不長。1916年6月18日,這種成果頗豐的戰鬥機接到了撤出第一線的命令。當時,首位駕駛它作戰的飛行員殷麥曼也已經命喪藍天,福克EIII式單翼機靜靜地退出了充滿硝煙的戰場。
三翼機的經典之作
恐怕世界上沒有哪一架飛機能夠像福克DR.1三翼機那樣充滿了傳奇色彩:它不僅是德國飛行員最熟悉的戰鬥機,而且還是世界頭號空戰王牌飛行員——裏希特霍芬男爵——所駕駛的最後一架戰機!
功能顯赫
這款名聲顯赫的三翼機是由著名的德國焊接專家R.普拉茨主持設計的,它並沒有使用以往飛機那種複雜的張線結構,支撐上、中、下三層機翼的隻是兩根剛性堅韌的支柱。由於它的翼展是從上至下逐層減少的,因此大大提高了機動性能和爬升性能,飛行非常靈活自如。
廣受喜愛
福克DR.1三翼機的翼展比其他戰鬥機要窄一些,機動飛行性能非常強大,特別在與敵機進行近距離戰鬥時,可以讓飛行員擁有一種如虎添翼的感覺。很多優異的飛行員都點名要和這種飛機一起出戰。
配置一流
一款優秀的發動機對戰鬥機的影響非常重要,福克DR.1所使用的發動機是從瑞典進口的“澳巴沃才URⅡ”型活塞發動機。它的上半部帶有一個金屬製造的半圓形減阻罩,可以減少飛機頭部的飛行阻力;同時還配備了一個110馬力的旋轉式氣缸,可以產生巨大的動力。
美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