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蝶憩香風,尚多芳夢;鳥沾紅雨,不任嬌啼。
“譯文”
蝴蝶沐浴在春暖日和的氣息中,會有芬芳美好的夢境;當落花無情地飄灑在鳥的羽毛上時,嬌愁哀婉的鳴叫聲就淒慘無比了。
“賞析”
青春無限美好,在春光無限中享受著青春年少的芬芳之夢,充滿對愛情的無限渴求,在融融暖意中享受造物主營造的柔情蜜意,是多麼令人留連忘返啊!可是狂風疾雨不識這如夢的情趣,瘋狂摧殘盛放的花枝,致使落英繽紛,杜鵑為此泣血,其嬌愁的啼聲讓人不忍心聽下去。君不見林黛玉《葬花詞》是何等地淒涼:“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故事”
琴瑟和諧
自從遠古人神農創造了琴,琴就走進了古人的生活。琴的音調婉轉動聽,從《詩經》時代開始,就常常是陌生男女之間的“媒人”。
瑟據說是古人伏羲創製,瑟的音色厚、空、沉,而琴音細、悠、潤。琴瑟合一,雖各自為調,但又彼此唱和,成就圓滿。所以在演奏中總是結伴而出,合音協和動聽,委婉飄綿,活潑而不失規整。
西漢時大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精通音律,善鼓琴瑟。她年輕喪夫,寡居娘家。一日,當時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做客,歡聚之間司馬相如彈琴助興。卓文君聽到琴聲,隔門窺視。被司馬相如發現了,見卓文君貌美,遂彈《鳳求凰》以表心意。卓文君被優美的琴聲打動,又觀司馬相如風度閑雅,頓生愛慕之情。後兩人結為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