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權利地位名譽的舞台2(1 / 3)

到了1954年,格林斯潘的婚姻宣告終止,他也中斷了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的博士課程。-------瀏覽器上打上-Ζ看最新更新盡管一再受挫,他仍對前程滿懷信心。當時他才28歲,就同一位年紀稍大的紐約債券交易人聯手,此人名叫威廉?圖森,他們共同創辦了一家谘詢公司——圖森—格林斯潘公司。在後來的20年裏,格林斯潘一直把這家公司當作自己的職業基地。1958年圖森去世後,他就接過了公司的領導權,擴大經營,開發了一批在金融和製造業領域頗具影響的客戶。同時,格林斯潘還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穎奇特、有利可圖的小天地,即向高層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經濟分析意見。正如一位美聯儲官員日後所說:“他是第一個專門向總裁們提供預測的人。”這種工作不僅在思維上有挑戰性,也特別適合格林斯潘發揮個人才能,而且也因此使他躋身富翁之列。

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才拿到在紐約大學攻讀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如果誰把美聯儲主席看成是教授式的人物,一聽到這件事肯定會愕然。雖然他有25年時間沒同書本打交道,但這段時間對他來講極有價值。作為一名經濟顧問,他學會了如何使用複雜的定量技術去預測分析宏觀和微觀經濟動向,與此同時,他獨創了一種“從最基層做起”的分析方法,而這種方法成了他在美聯儲的標誌。

對處於這個神秘領域以外的人來講,很難說清格林斯潘的方法論有多麼獨特。他從最小的細節開始,如庫存量、產品交貨時間等,研究許多數字,直至看到大輪廓的出現。他的一位朋友曾略帶誇張地說:“格林斯潘是這麼一種人,他知道1964年出廠的雪佛萊轎車上用了多少個平頭螺栓,他還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個將會對國民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格林斯潘於1968年開始涉足政治。1974年夏季,赫伯特?斯坦恩告知尼克鬆總統他不想再繼續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一職,白宮方麵就此考慮聘請格林斯潘擔任該職務。但格林斯潘堅決不幹。由此可以看出,他熱愛他在圖森—格林斯潘公司的工作,不願意讓公司失去像他這樣強有力的領導人。這時,亞瑟?彭斯,這位格林斯潘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良師益友,出麵相勸當年的同窗好友。彭斯自1970年以來一直擔任美聯儲主席。他對格林斯潘說:“圖森—格林斯潘公司成立20年了,假如這時離了創始人還不能運轉,這就正好說明這家公司存在著嚴重問題。”格林斯潘認為彭斯的分析語重心長,而且很有道理,便同意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一職。

格林斯潘是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這一重要職務的第一位“商業經濟學家”,他很快就發現要勝任這一職務,就要對付許多商業方麵的挑戰。而他所麵臨的更大挑戰,卻是在13年之後。

1987年,格林斯潘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他的任命一宣布,道瓊斯指數竟立即下降了22個點,債券價格下滑得更厲害,在一天之內降到了5年內的最低點。在東京,美國對日元的彙率由1:145跌到了;在巴黎,美國對法國法郎的彙價下降了2%。

這位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不得不馬上對付通貨膨脹。挑戰並就此停止,7月份,原油價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漲到每桶22美元。價格的暴漲連同其他通脹壓力,促使美聯儲於1987年9月4日將貼現率提高了個百分點。

這是一年多來首次利率調整,又是從1984年春季後第一次上調利率。實際上,從1984年以來,美聯儲共七次削減利率,由原來的90%下調到後來的%。大多數經濟權威人士認為:9月上調利率,明顯地意味著格林斯潘主持的美聯儲要認真對付通貨膨脹。

此後的危機依舊接連不斷。一周之後,也就是10月19日這一天——不久就成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場大幅度地下降了508點(降至點),造成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對大多數觀察家來說,這個時候真是可怕之極。此時急需具有果斷決策能力的領導人,力挽狂瀾,而坐在美聯儲主席高位上的這個人卻是人們認為最沒有經驗的那一位。

麵對挑戰,格林斯潘挺身而出。下午剛過4點鍾,格林斯潘在達拉斯走下飛機,此時收盤鈴聲已響,使華爾街避免了遭受更大的損失。一個驚慌失措的美聯儲官員告訴格林斯潘,市場在收盤時已下降了508個點,格林斯潘當時一愣,但馬上做出反應,他聽到的應是508個點,而不是個點。他立即取消了預定的講演安排,飛回華盛頓,當夜召開緊急會議,同顧問們研究處理危機的對策,並做出了至關重要的決策。在星期二開市鈴聲響前不到一個小時,他發表了下麵的簡要聲明:“聯邦儲備委員會,根據其國家中央銀行的責任,今天重申它時刻準備著發揮其清償來源的作用,支撐經濟和金融係統。”也就是說美聯儲會根據需要,向金融體係注入資金,以防止金融崩潰。換句話說,對付危機的緊迫性已遠遠超過了緊縮銀根的政策。雖然這與格林斯潘過去的主張不合,但正如愛默生所說:“愚蠢的政策一致性是目光短淺之輩的做法。”所幸格林斯潘並不愚蠢。

在過去的黃金年代裏,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隻要像摩根這樣的金融巨頭走進股票交易所,在大庭廣眾之下簽下大額訂單,就可以製止恐慌。而現在的美聯儲是在摩根去世那一年創建的,在眾多方麵成了他的繼承者,也正以類似的象征性手段幹預經濟來穩住投資者。學了一輩子經濟史的格林斯潘,對摩根和其幹預手段了如指掌,更確切地說,他也了解美國1929—1933年金融史上的悲劇,當時正是由於中央銀行愚蠢地緊縮銀根,把已經受到打擊的股票市場推進了大蕭條的深淵。所以,當他的一些顧問正苦於無計可施時,格林斯潘卻毫不猶豫地說道:“懂得經濟史的人都會明白,如果股票市場下跌了500個百分點,跌幅達20%時,經濟肯定會出現大問題。這時我們所要考慮的不是應不應該向市場注入資金的問題,而是如何注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