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常回家看看(1 / 1)

俗話說:“山高水深,沒有父母的恩情深。”父母生育、養育了我們,他們含辛茹苦,走過風風雨雨,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並把我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社會競爭這麼激烈,我們要像上緊的發條投入緊張的工作,就會無意中把老媽的嘮叨與老父的“老生常談”丟在一邊,甚至為了自己的小家,過自己的小日子,或者因為與戀人在一起,而減少回家的次數。其實,回到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能使我們整日奔波的靈魂得以舒展,父母的笑顏,從小看著自己長大的熟悉的鄰居們的麵孔,故鄉的那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我們兒時的美好回憶。所以,有什麼理由不回家看看呢?

我們大了,父母卻老了,老人就如小孩,希望有人疼有人愛,他們不需要我們的錢財,不需要我們寄去的禮物,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這些兒女的陪伴。所以,有點時間就回去看望父母吧。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年回家一次的我們,看到父親縷縷花白的頭發、母親漸漸蒼老的臉,難道沒有一種心痛的感覺嗎?

有個故事很感人,我想很能撥動我們的心弦。

一個在外上大學的山區孩子,因為交通不方便和家境貧寒,就一年回家一次。每次母親總會索要她的車票,漸漸地她也習慣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交車票。四年大學上滿了,這孩子又相繼讀了碩士、博士。她覺得隻有自己高學曆、高能力了,自己才能把父母接出貧窮的山區,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博士上完,就是在大城市裏拚命工作,然後就是結婚生子。有了工作,就有了足夠的差旅費,但是她還是一心想著掙大錢,光宗耀祖,還是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默默無言。然後就是在大城市與男友一塊打拚,買車買房,結婚生子。有太多世俗雜務的牽絆,她還是一年回家一次,最後山區發來電報,說母親腦溢血,她才帶著家人心急火燎地趕到病榻前,母親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就掛著淺淺的、滿意的笑容離世了。

後來她翻開母親的遺物,發現有個小手絹裏裹著很多車票,車票的張數正是她上大學到現在的年數。她悔恨交加,為時已晚。

血濃於水,親情如山,時光難以倒轉。子欲孝而親不在,這種巨大的遺憾我們怎能讓它再發生呢?關愛父母,擁有良好的家庭關係,我們才能感到刻骨的幸福。所以從今天起,花點心思去了解父母的性格、愛好、脾氣及生活習慣,記住父母的生日、紀念日等重要日子,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與家人分擔困難,分享快樂吧。

一年回家一次的我們,看到父親縷縷花白的頭發、母親漸漸蒼老的臉,難道沒有一種心痛的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