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拖延”是成功的絆腳石(2)(1 / 3)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靜止,人的熱情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做事永遠都隻有“三分鍾熱度”,剛開始時興趣高漲,做事無比積極主動,可還沒等進入工作正題,他們就如泄了氣的皮球,再也提不起半點興趣,原本的熱情和積極心態也早已丟進了太平洋。

缺乏工作熱情與拖拉是一對孿生姐妹花,一個沒有工作熱情的人,往往缺乏足夠的工作動力。而沒有精神動力的支撐,必然會產生拖拉的壞習慣。如果你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是拖拉成性,哪怕是給自己製訂了工作計劃,還是依舊拖拖拉拉,根本沒有半點改觀,甚至還總是滋生出“辭職算了”“反正我就是不想幹了”“工作真沒勁”“現在就能看到60歲時的日子,活著還有什麼意思”等消極厭世的想法,那麼這時候你就需要反思一下:這些情況是不是因為缺乏工作熱情所致?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工作和疑難問題都會產生抵觸情緒,這是一種正常心理反應,但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消極情緒占領整個心理領地,那麼必定會“未衰先老”。反之,如果我們懂得了“熱情”的巨大價值,並能夠運用“杜利奧效應”來維持工作或生活熱情,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那麼世界上將沒有什麼是不可征服和戰勝的。

小故事

在全球聞名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盤踞著不少國際金融大鱷,這裏是大筆資金的彙集管理中心,也是金融類雜誌的重點銷售區域。幾乎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金融雜誌推銷員來這裏尋找商機,但他們大多铩羽而歸,唯獨大衛的《金融周刊》在這裏頗受歡迎,這與他熱情積極的工作心態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

實際上,在大衛之前已經有一個推銷員來推銷過這本雜誌,不過他神情沮喪,一直在強調想從訂閱費裏賺取傭金,實在無法讓人產生興趣,所以根本沒能拿下這片市場。那麼,大衛又是憑借什麼征服了客戶呢?

同樣是一本雜誌,為什麼先推銷的人灰頭土臉,大衛這個後來者反而撿到了大訂單呢?實際上這與大衛獨到的推銷方法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走進客戶的辦公室,他不會喋喋不休地直接推銷雜誌,而是用熱情洋溢的語氣由衷地讚美對方。如果對方的桌子上正巧放著雜誌或報紙,大衛就會毫不吝嗇地微笑著讚歎:“看得出,您非常喜歡閱讀。”

沒有人會拒絕他人善意而熱情的讚美,就是靠著這種“曲線救國”的銷售模式,大衛成功吸引了客戶的注意,使他們願意停下手中的工作來聽聽大衛接下來會說些什麼。如果你認為大衛趁此機會就開始直截了當地推銷自己手中的雜誌,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他不會催促客戶去訂閱,而是憑借著自己愉快的笑容和真正熱情的語氣,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並在不知不覺中把話題轉移到雜誌的訂閱上來。

一次,大衛走進一個潛在客戶的辦公室。看到對方桌子上擺放著愛默生的論文集,他當即眼睛一亮,與對方談論起了其中的“論報酬”一文。大衛熱情洋溢的笑臉和津津有味的談話很快就讓客戶產生了認同感,隨後他不著痕跡地談到了對方的閱讀習慣,都會訂閱哪些雜誌,為什麼會喜歡這些雜誌等問題,在了解了客戶的閱讀習慣後,自然就輕而易舉地找到了銷售切入點,從而贏得了訂單。

大衛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優秀的金融雜誌發行員,其關鍵就在於他滿腔熱情的工作態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毫無熱情可言,疲憊與頹廢寫在臉上,又怎麼可能贏得他人的好感,成為人見人愛的社交達人呢?

熱情能幫助我們在更少的時間裏完成更多的事情,會讓我們整個人都變得神采奕奕、光彩照人。隻要有了熱情,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積極起來。早晨起床不再困乏,因為一覺醒來就會迫不及待地自己發動起來;工作也會變得積極起來,再也不會拖拖拉拉,因為我們有了明確的目標,對生活和職業充滿了渴望與憧憬。

既然熱情有助於改善拖拉的惡習,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熱情起來呢?可是熱情究竟來自於哪裏?背後有著怎樣的心理玄機?怎樣才能變得熱情洋溢起來呢?

學會避免“杜利奧效應”

仔細回想自己的心理曆程,每個人都有過或者曾經有過“熱情洋溢”的感受:小時候隻要考試得了獎狀,什麼不開心的事都會扔到腦後,即便老師布置了很多作業也能有滋有味地積極完成,這是對學習的“熱情”;情竇初開時,隻要見到心儀的他或她,我們馬上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神采奕奕,這是追求愛情時的“熱情”;初入職場,需要學習的職業技能很多,有時候為了工作連續幾天加班,甚至是通宵堅守崗位也絲毫不覺疲憊,這是對職業、對工作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