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類人,他們之所以會變得不思進取,完全是因為單調工作的無休止重複。“每天看著那一大堆花花綠綠的設計圖,煩都煩死了,哪裏還有心情努力工作呢!能勉勉強強完成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對工作產生厭煩心態是絕大多數職場人都曾有過的困惑,為什麼工作時間一長就會變成這樣呢?當初那個激情昂揚的青年去哪了呢?我們的工作激情到底去哪了呢?
當工作激情退卻之時,有多少人是依靠著工作的慣性在繼續“熬”著?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又怎麼可能積極主動地工作?因此,拖延、不思進取也就順理成章了。然而職場的競爭是異常激烈的,如果我們任由自己“橡皮化”,其結果可想而知。畢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容忍並接納一個工作拖拉、對任何刺激都毫無反應的“橡皮人”。
身在職場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滿足於現狀,並開始出現不思進取的傾向,那麼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如果到了這時還認為拖延是無關緊要的事,那麼很可能會因此而毀掉自己的職場“修行”。唯有盡早認清不思進取的危害,我們才能避免因“拖延”而毀掉自己。
小故事
如果單獨算工齡,安茜絕對算得上這家科技公司的“元老”級人物,可是目前她的月薪還停留在2000元左右,工作職位依然是普通小職員。為什麼在同一家單位工作十年之久的安茜會處於如此尷尬的境地呢?
大學畢業進入這家企業時,安茜和很多同學一樣,也是一個追求進步、鬥誌昂揚的青年。她對工作充滿了激情,甚至不計報酬地義務加班、主動學習……然而這樣的工作狀態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隨著工齡的增長,安茜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感到越來越厭煩,於是工作效率隨之下降,拖延症也越來越嚴重。
實際上,安茜作為老員工,往往比新人擁有更多的升遷機會。為了調動基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家公司采取的是從基層選拔管理人員的製度,每兩年便會提拔一批優秀的基層員工。起初,安茜對這樣的升遷機會十分珍惜,並積極主動地去爭取,遺憾的是連續兩次的铩羽而歸,讓她對此徹底失去了信心。眼看著比自己資曆還淺的人都升為了領導,安茜越發心灰意冷,索性便陷入了不思進取的狀態。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安茜的工作業績依舊不好不壞,最近公司新招聘了一批大學畢業生。安茜從人事那裏得知,這些新人的“入門”工資都接近3000元,而自己這個工作了十年的老員工也不過如此。鮮明的對比之下,安茜越想越覺得自己實在是虧大了。曾經任勞任怨的工作心態和激情早已不在,如今的安茜工作越來越敷衍,能湊合就湊合,凡事都是貼著公司的底線來。這樣的工作狀態自然難以做出什麼成就,因此無法加薪升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實際上,像安茜這樣的白領往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橡皮化”,據相關數據顯示:超過86.7%的白領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工作兩三年之後,都會出現不思進取、滿足於現狀、得過且過的消極狀態。一個疲於應付工作的人是難以做出什麼成績的,他們隻不過是在為工資混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如今,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以及都市生活壓力的日益增大,很多人往往不到一年就會出現“橡皮化”。從職場心理角度來講,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工作拖拉應付等,都是缺乏工作激情的表現。
職場好比戰場,即便是能力無敵的“勇猛戰將”也免不了會有受傷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失去工作激情,變得不思進取,主要是“心理應激反應”惹的禍。內心不夠強大的人,一旦在職場鬥爭中遇到挫折或受到傷害,其心理自我保護機製就會開啟。為了自我療傷,他們就會開始逃避現實,開始不斷暗示自己要滿足於現狀,要懂得知足常樂。殊不知,正是這種心理防禦機製導致我們的拖延症越來越嚴重,工作能力也越來越退化。實際上,這對於我們的職業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隻會讓我們在拖延麵前變得越來越軟弱。
找回激情,堅決不做“橡皮人”
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變成一個“不思進取”的廢物,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渾渾噩噩下去呢?如果不想成為職場中的“橡皮人”,如果不想讓拖延毀了自己,就必須要找回失去的工作激情,重新燃燒奮鬥的熱火,從現在開始滿血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