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做才能成為高效能人士
戰勝拖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立即行動。別把所有的想法都留在腦子裏,別讓所有的計劃都變成紙上談兵,別試圖準備好一切再開始。不要給自己留退路,說什麼“以後還有機會”或“時間還比較充裕”。馬上行動才會使你保持較高的熱情和鬥誌,能夠提高辦事的效率。拖延隻會消耗你的熱情和鬥誌。
一、甩掉拖延長尾巴——培養主動精神
要戰勝拖延,就要克服自己思維的懶惰,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樹立自己的信心,告訴自己:我不害怕任何困難,越是困難的事情,我越要首先解決掉它。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試著對自己說“yes”,相信學習、工作,甚至包括日常的一些瑣碎小事,都能帶給我們過程上的愉悅和享受。當我們養成積極迎難而上的心態時,就變得無所畏懼了。
(一)審問自己:為什麼拖延
據羊皮卷記載,有一天,美國前總統華盛頓的秘書再次遲到,理由是“手表慢了”。華盛頓聽完之後便說:“要麼你換塊新手表,要麼我換個新秘書。我的表從來不問客人有沒有到,它隻問時間有沒有到。”
拖延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天性。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有拖延的毛病。據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都無法完成每天的待辦事項。人們之所以無法完成每天的工作,難倒隻是工作量大的原因嗎?
好好看看自己的待辦事項:
成堆的文件等著閱讀;下周的工作還沒安排;會議記錄還未整理;一筐筐髒衣服等著洗;許久沒有打掃,家裏已經亂成了一團……
麵對這麼一堆亟待處理的事項,我們不禁會捫心自問:“怎麼積攢了這麼多待辦事項,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麼呢?”
其實這種現象十分常見,整日看似像龍卷風似的東跑西顛,忙裏忙外,但實際未必會有什麼成果。並不是人們不夠勤奮,也不是每日的工作量太大,一切的根源都在於“拖延”這個人類的通病。當然,喜歡拖延的人也並不一定沒有責任感;事實上,看著一件件待辦事項堆積下來,不斷地“明日複明日”,他們的內心也無比焦急。他們十分清楚:如此拖延下去會害了自己,最終一事無成,可是他們就是無法擺脫“拖延”,它就像一種無法根治的頑疾,一旦遇到事情便會複發。究其原因,在於人們根本沒能真正明白自己為什麼拖延,因而無法徹底治愈“拖延”。一般來說,“拖延”主要是由下列幾種因素造成的:
1.過分追求完美
很多人過分追求完美,做事情講究“十全十美”。這種人外表看似很堅強,其實內心很脆弱。他們的內心時刻處於一種由於過度擔心失敗而引起的不安之中,因而麵對所做的事情,總是不能達到內心的標準,隻好一拖再拖。這種人無論多麼勤勞,多麼努力,也不可能順利、快捷地完成工作。
2.遇事缺乏主見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遇事缺乏主見,總想找個人商量一下,自己沒有勇氣做主。這種人總是像牆頭草一樣,一會兒一個想法,內心沒有準主意,無法很快決定最終的處理方案。
3.性格過於強硬
這種人由於性格的緣故,辦事時經常會拒絕別人的幫助,堅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將事情處理好。很多時候,自食其力不是壞事,但是過分自食其力就顯得有些倔強了。現實生活中,人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辦事捷徑,如果每個人都拒絕別人的幫助,堅持獨自處理事情,那麼人類社會可能就不會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了。
4.注意力不夠集中
這種人缺乏專注性、好奇心強,任何事情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因此無法聚精會神地完成一件事情,往往是一件事情做到一半,便丟在一邊,著手處理別的事情了,最終所有事情都做了一部分,但都沒能做完。
小故事
有位名叫小雅的女孩,她的父親是有名的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使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讀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想當一名節目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陌生人也十分願意與她暢談。她知道怎樣從別人口中掏出“心裏話”。她身邊的朋友都親切地稱她為“最貼心的心理導師”。她自己也十分自信,常說:“隻要別人願意給我一次機會,我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