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不想拖延就對自己狠一點(5)(1 / 3)

總之,自我控製力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增強了自控力,我們的大腦就會在無形當中形成一定的意識。而這種意識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目標更加清晰,可以提升做事情的進度,對我們的成功有著很大的幫助。有時自控力很重要,它可以激勵人們向著高效率前進,幫助人們解決拖延的毛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拖延。

三、打造強大執行力——拖延會使工作變得更難處理

有一種執行,是用手執行;還有一種執行,是用心執行。用手執行的人,心裏想著別的事情,執行力自然不會太高。而用心執行的人,即使沒有親自到場,也會安排其他人把事情辦得圓圓滿滿。

(一)有事情馬上去做,有問題馬上去解決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隻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燒。一旦開始,完成在即。”這句話對有拖延苦惱的人來說就像一個自動啟動器,它告訴人們,有事情就要馬上去做,有問題就要馬上解決。

這一至理名言,簡言之就是“決不拖延,立即執行”的意思。所以在任何時候,當你感到拖延的惡習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當此惡習已迅速纏上你,使你動彈不得時,你都需要把這句話拿出來,警醒自己,讓自己清醒,最好能夠做到在一分鍾之內動起來。

一般情況下,人們有點拖延的心理都是正常的,幾乎每個人的骨子裏都有拖延的本性。就比如說,我們都喜歡擱著今天的事不做,留到明天去做。但是這並不代表無可厚非,要知道在這種拖延中所消耗的時間、精力,足以將那件事情做好。那麼,人們究竟為什麼總是喜歡把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呢?

一個原因是,有些人喜歡自己欺騙自己,覺得自己的一生還很漫長,相信以後還有很多的時間。除此之外,許多人都具有取得成功的能力,但是卻有個致命的弱點:不夠自信,缺乏挑戰困難的勇氣。

拖延就是一種對生活和工作的逃避,最終達到不了了之的目的。然而,事情真的能因為拖延下來就不了了之嗎?現實中往往不是。“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們最好都記住明代詩人錢鶴灘對拖延時間的人的這句忠告,否則吃虧的將是你自己。

小故事

丹尼斯的父親在教導他的時候常常說:“不要往後拖延,把帽子扔過柵欄。”他想告訴兒子,當麵對一道難以翻越的柵欄並準備退縮時,先把帽子扔到柵欄的另一邊,這樣就不得不強迫自己想盡一切辦法越過這道柵欄;而且不管多麼忙,都會立即安排時間來做這件事。

丹尼斯的父親在20歲時就被迫離開了家庭和親友來到堪薩斯州討生活。當時他除了僅有的一條小船外,什麼都沒有。為了填飽肚子,他一直不停地努力找工作,可是機會卻很少。跑了幾天,仍然一無所獲,這讓他想到了放棄。他想乘自己的小船再回到100英裏之外的家鄉去。但是,那樣的話,就必須回到早已厭倦的貧困生活之中,不但不能給家人幸福,反而會讓家人為自己操心。想到這些,他決定留下來,為了能夠維持生活,也為了斷絕自己再想回家的念頭,他賣掉了自己的小船,用那一點點的錢維持著自己艱難的生活。這下,他沒有了退路,隻能前進了。

在他的堅持之下,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盡管收入很微薄,但是他終於能夠在堪薩斯州站住腳了。機會總是留給能夠堅持的人,後來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躋身中產階級行列。他告訴丹尼斯,如果你沒有為一件事情安排時間,就把自己逼到絕境。不得不做的時候,你就隻剩一個選擇,那就是馬上動手去做。

《左傳》中談到過作戰策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們做一件事也是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心情、耐心。拖延是一種壞習慣,也是一種缺點。在事業中,要想一直走在別人的前麵,就不要等待“事情總會發生好轉”,活在自我的世界裏。拖延的事情多了,你就會漸漸形成難以改變的惰性。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事情讓我們遲遲不願意動手去做,即使這些事情已經影響了生活,但很多人總是在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不是說沒有時間,就是說現在有點累,結果就是拖下來再說。其實,這些想做的事,如果你馬上動手去做,生活就會變得豁然開朗。

人們最容易也最經常拖延那些需長時間才能顯現出結果的事情,因此不論事情大小,都不要放任自己無限期地去拖延。工作中很少有萬事俱備的時候,我們不太可能等外部條件都完善了再開始工作,但就是在這種既定的環境中,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同樣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行動可以創造有利條件。隻要做起來,哪怕很小的事,哪怕隻做了五分鍾,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從而能帶動我們著手做好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