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心靈恐懼感,終結拖延惡習
人們之所以會產生拖延的不良習性,是因為害怕。人們害怕如果行動了,他們的行為會讓自己陷入麻煩。因此他們不願意冒被人評判自己失敗的風險,有時候他們相信成功是危險的,會通過拖延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這時候,拖延是保護他們的盾牌。
一、想法+感覺=行動
很多人都在苦苦尋找生活中獲得成功和快樂的秘訣,而關於秘訣的答案卻各不相同,有的人說是財富,有的人說是地位。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秘訣就是不拖延,將你的想法和感覺都轉化成行動,這就是獲得快樂和成功的秘訣。唯有不拖延,敢行動,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才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衝破世俗對你的層層約束,衝破內心的矛盾,真實地相信自己的想法。有勇氣和魄力、有意誌和毅力的人,才能真正地戰勝內心的拖延。隻有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覺,將其轉化成行動,你才不會被拖延阻攔,才能夠成功。去做你想做的事,說你想說的話,真實地麵對自己,尊重自己的想法,人生就會快樂起來。
一位工作多年的政府高級公務員,雖然工作不累,薪水也不低,但他總感覺工作得不舒服,最終還是選擇了辭職。他在家裏要贍養老人,還要負擔孩子的學費,肩上的負擔並不輕鬆,好多人都勸他慎重選擇,他的父母更是苦口婆心地勸他不要莽撞行事。但他說人生苦短,做了十多年的政府公務員,他覺得所做的事情並不是自己的人生所追求的。
現在他已在北京開了自己的公司,身價更是達到了數千萬。談起辭職時的選擇,他平靜地說:“我隻是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人這一生終歸太過短暫,所以不要拖延,不要用各種借口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都聽過放羊孩子的故事:一名記者在草原上采訪放羊的孩子,問孩子為什麼放羊。孩子說,我爸爸讓我出來放羊,等羊長大了就賣錢,賣了錢蓋房子,娶老婆,生孩子。但是讓我們感到悲哀的是,他的孩子還要繼續放羊,賣錢,蓋房子,娶老婆,生孩子,生活不會有任何改變。於是人們就開始自以為是地同情起這些放羊的孩子來,覺得他們好可憐啊,都沒有書讀。可是讀書要幹什麼呢?還不是讀書,工作,賺錢,買房子,娶老婆,生了孩子繼續讀書?五十步笑百步罷了,又好到哪裏去?正是因為不願意過這種平凡的生活,敢於追尋自己的想法,所以有許多人拋棄了舒適、安逸、平庸的工作,而放開手腳大幹一番。
台灣苗栗山中有一位很出名的畫家,他的畫比照片還要精細,光是一片葉子就要染色好幾次,他每一次作畫簡直是嘔心瀝血。十年前,他在台北搞廣告設計,是不可一世的才子,隨便畫一個插圖都要很高的價錢,訂單都接不完,但他總覺得自己不快樂。
有一天他開車外出散心,車開得很快,突然一個急轉彎,車子險些就要翻了。他把車停下來,才猛然發現自己已經在懸崖邊上了,隻要稍不小心就會掉到山穀下。他猛然間醒悟,覺得人生無常,不該違背自己的想法;如果隻知道賺錢,隻會虛耗生命。於是他回到家,收拾好畫筆,搬進了山裏,一無所求地作畫。當然,他積存了一些錢,不至於挨餓,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畫畫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在做自己喜歡和追求的事情。久而久之,他的畫技更加高超了。
正是這樣,隻有根據自己的想法行動,才能夠找到樂趣,做起事來才能得心應手,最重要的是才會開心;隻有不去拖延,根據自己的想法行動,才能全力以赴,並取得最大的成功;隻有不去拖延,根據自己的想法行動,才能始終充滿希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扇大門,得到真正的幸福。
《生命咖啡館》的作者約翰原來是一個在企業中擔任主管的高薪人士。從2001年起,他開始覺得工作乏味,痛苦難熬,就和妻子背起背包,開始了自助環球旅行。他們花了九個月時間,橫跨五大洲的五十幾個國家。旅行中,他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也找到了通往幸福的訣竅。回到美國後,他決定用故事形式把他對生命的認識寫下來。他隻花了20天就寫完了一本書。開始時他隻是想讓更多的朋友知道自己的想法,於是自費出版,沒想到短短一年就成了暢銷書。這本書的主旨就是:人生應該跟隨著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是應付別人讓你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