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我們說明了中國政治在新時期中的曆史特點,說明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問題。下麵,我們就可以進到文化問題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在中國,有帝國主義文化,這是反映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濟上統治或半統治中國的東西。這一部分文化,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直接辦理的文化機關之外,還有一些無恥的中國人也在提倡。一切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都屬於這一類。在中國,又有半封建文化,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經濟的東西,凡屬主張尊孔讀經、提倡舊禮教舊思想、反對新文化新思想的人們,都是這類文化的代表。帝國主義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親熱的兩兄弟,它們結成文化上的反動同盟,反對中國的新文化。這類反動文化是替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服務的,是應該被打倒的東西。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麼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鬥爭是生死鬥爭。
至於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
如我們在第三節中已經提過的話,中國自從發生了資本主義經濟以來,中國社會就逐漸改變了性質,它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變成了半封建社會,雖然封建經濟還是占優勢。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對於封建經濟說來,它是新經濟。同這種資本主義新經濟同時發生和發展著的新政治力量,就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政治力量。而在觀念形態上作為這種新的經濟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並為它們服務的東西,就是新文化。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沒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沒有這些階級的政治力量,所謂新的觀念形態,所謂新文化,是無從發生的。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經濟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國的革命力量,它們是反對舊政治舊經濟舊文化的。這些舊東西是由兩部分合成的,一部分是中國自己的半封建的政治經濟文化,另一部分是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而以後者為盟主。所有這些,都是壞東西,都是應該徹底破壞的。中國社會的新舊鬥爭,就是人民大眾(各革命階級)的新勢力和帝國主義及封建階級的舊勢力之間的鬥爭。這種新舊鬥爭,即是革命和反革命的鬥爭。這種鬥爭的時間,從鴉片戰爭算起,已經整整一百年了;從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差不多三十年了。
但是如前所說,革命亦有新舊之分,在某一曆史時期是新的東西,在另一曆史時期就變為舊的了。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百年中,分為前八十年和後二十年兩個大段落。這兩大段落中,各有一個基本的帶曆史性質的特點,即在前八十年,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屬於舊範疇的;而在後二十年,由於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便屬於新範疇了。舊民主主義——前八十年的特點。新民主主義——後二十年的特點。這種區別,在政治上如此,在文化上也是如此。
在文化上如何表現這種區別呢?這就是我們要在下麵說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