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史河拾貝——那些搞笑、懸疑和恐怖的往事(2 / 3)

1972年和1975年的發現曾轟動一時,使人感到揭開水怪之謎或者說捕獲活的蛇頸龍已迫在眉睫了。此後英、美聯合組織了大型考察隊,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長蛇陣,在尼斯湖上拉網式地駛過,企圖將水怪一舉捕獲。但遺憾的是,除了又錄下一些聲納資料之外,一無所獲。

直到現在,人們對於水怪是否存在的不休,誰也不能妄下結論。

三、肯尼迪之死謎團

1963年11月22日上午,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夫婦抵達得克薩斯州府達拉斯市,並同乘一輛敞篷轎車前往市區。興致頗高的肯尼迪夫婦(坐後排)向路邊的歡迎人群微笑致意。對於死神的降臨,他們渾然不知。

中午1點30分,總統車隊在經過市中心一處路口時槍擊發生,總統保鏢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肯尼迪就已經一頭歪在了夫人身上,而州長康納利也身負重傷。

肯尼迪遇刺後數小時,達拉斯警方在一家電影院裏抓獲了凶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11月24日,達拉斯夜總會老板傑克·魯比在奧斯瓦爾德轉監過程中,當著數十名聯邦特工和警察的麵,拔槍打死了奧斯瓦爾德,而魯比本人最後也死於監獄之中。

肯尼迪槍擊案的背景顯得撲朔迷離。美國公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凶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竟在聯邦特工的眼皮底下,當著攝影記者的麵被人一槍“滅口”,而開槍殺人的傑克·魯比不久之後又神秘死去。達拉斯街頭的槍聲,也許將成為美國政治史上一個永遠的謎。

▲關於飛碟的傳說

第一個UFO的報道出現在1947年6月24日,這篇報道說,民航機飛行員肯尼斯·阿諾德在華盛頓州雷尼爾山穀附近搜尋一架莫名其妙失蹤飛機的時候,突然發現空中有9個碟狀的閃光飛行物,每個的直徑大約有30米左右,像在水麵上打漂的碟子一樣,正在以每小時2000公裏的超高速跳躍著向前飛行。

由於這個事件影響很大,為了查明真相,1950年4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記者愛德華·R·莫羅又采訪了阿諾德,采訪中阿諾德聲明,1947年關於他看見不明飛行物的報道“沒有正確地引用我的話。各家報紙對我的話誇大其詞……我當時說,這些物體在上下波動,我看就像是漂泊在波浪洶湧的水麵上的小船。當我形容它們怎麼飛行的時候,我說它們的飛行就像在水麵上拋出一個碟子。大多數報紙誤解了我,並且錯誤地引用了我的話。報紙說我說這些物體就像碟子一樣。而我是說,它們飛行的樣子像碟子。”

阿諾德說他看見了一連串9個物體,其中一個發出了“可怕的藍色閃光”。阿諾德得出結論說,它們是一種新式的帶翼飛機。莫羅在采訪報道最後總結說:“1947年的報道是一個曆史性的錯誤。阿諾德先生最初的描述被人們遺忘,而‘飛碟’卻成為家喻戶曉的詞彙。”

半個多世紀以來,媒體對UFO的報道已經超過100萬次,現在光是美國,平均每天就有200多起關於飛碟或外星人的報道,其中有10起左右抓住外星人、或者與外星人直接接觸的報道。全世界就更多了。這些報道都有非常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很多還有目擊者的照片、錄音和訪談的錄像等等。

關於UFO,人們有很多的猜測,但是,很多人相信,那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鍾鍾跡象表明:UFO確實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於是,半個世紀以來,大量的科學家和愛好者對UFO現象作了探索。

1.認為UFO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許多人堅信看到了外星人駕駛UFO,甚至被外星人劫持、邀請、或當作試驗品。似乎外星人的存在已得到了確鑿的證據。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所謂\\\"外星文明\\\"的蛛絲馬跡,這種說法得不到充分有力的證明。

2.UFO是地球人的後代的\\\"時空旅行器\\\"(你是不是想起了機器貓的時空穿梭機)。這種理論可以解釋UFO為什麼不與我們相互接觸。因為我們的後代穿越時空,並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物,他們對於現代來說,隻是一種\\\"時間投影\\\",一旦正式接觸,就會發生\\\"時間湮沒\\\",因此他們隻能遠遠地觀察、記錄,卻不能影響人類的曆史進程。

3.UFO來自海洋深處,是\\\"海洋人\\\"的飛行工具。有關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種種奇聞、海底發現金字塔的傳說,以及“UFO乘員有手蹼和腳蹼”的說法,都似乎說明了UFO和海洋生命形態有關。人類對於麵積廣大的海洋的真正認識還少得可憐,這種說法也許可以成立。

4.UFO來自地球地殼內部的神秘世界。早就有科學家指出,地球內部有可能是空的!理論根據是地球的自轉周期並不完全遵循一個實心球體的運動規律,在某種度上更像是一個空心球體;而且地球的整體密度比已知的物質與體積之比要小。假設這種理論成立,那麼地球內部的世界就太神秘了,神秘的世界中飛出神秘的UFO,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

5.UFO是反物質世界的使者。許多人認為我們的宇宙不是惟一的,還存在許多與我們平行的宇宙,也許這些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並不與我們相衝突,但其物質組成、物理規律與我們迥然不同。反物質世界的人高度發達,終於,可以突破物質與反物質的界限,乘著UFO來地球\\\"旅遊觀光\\\"!

6.地球上存在著\\\"能量場人\\\",UFO是他們的飛行工具。他們不是固體有機物組成的,而是以能量場的形式存在,即像電場、磁場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並對我們的世界產生種種影響,例如心靈感應等各種神秘現象,UFO是他們的飛行工具。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UFO會瞬間消失,而且影響各類通信設備。

2001年03月10日,美國中情局首次大規模解密了859份秘密情報文件。這些時間橫跨1947年至1991年的秘密文件,內容五花八門,但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卻是美國中情局從20世紀40年代末一直到現在對UFO現象的研究。美國中情局對UFO現象50餘年的研究結果證實:前期的UFO現象可能是前蘇聯政府為了製造美國社會混亂的陰謀;後期的UFO現象則是中情局絕密間諜飛機秘密實驗導致的。一句話,UFO迄今為止尚沒有證據表明其存在!

2001年4月22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成立於1953年,鼎盛時期在全球各地擁有1500名會員,最多時每星期可以接到30份UFO目擊報告的英國UFO(不明飛行物)部門,由於可供調查的線索日趨減少,日前已被宣布撤銷。這從另一方麵說明,隨著公眾科技素質的提高,人們對UFO事件的關注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它和外星人聯係在一起,而是更多的用自然科學觀點看待它。

▲內衣褲的發明和發展

1863年的時候,一個名叫魯曼·查普曼的人為他發明的“胸部護托”申請了專利,該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當時女性所穿胸衣的摩擦力。他的“胸部護托”用帶子在背後交叉,然後在腹部打結。在現代人的眼裏看來,他的這一發明設計簡直就像看上去很可怕的整形外科器具,但是它和當時的緊身胸衣比起來卻是一個極大的進步,至少在理論上來說是這樣,因為它是借力於肩部而不是腰部來托護胸部的。

查普曼的發明以後似乎就無聲無息了,但是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裏,醫生們和早期女權主義者提倡更加有利於“衛生保健”的女性內衣的樣式。用強力束縛體形的緊身胸衣在那個時代裏十分流行,婦女們在能夠忍受的限度內將帶子勒得緊緊的,甚至緊到使內髒器官永久變形的程度。1876年的時候,波士頓有個名叫奧利維亞·弗利恩特的裁縫,她申請的替代緊身內衣的發明專利叫做“胸部支撐衣”,它可以“保持女性的形體美,同時又不必用帶子或者其他方法傷害性地壓製和捆綁身體”。

弗利恩特發明的女性內衣和其他一些類似的設計在相當有限的範圍內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據法瑞爾貝克所說,當時上流社會的女性對於這些新發明的東西是不屑一顧的,在當時人的觀念裏,不穿緊身胸衣是與品行低下聯係在一起的。

電影《飄》,其中有一幕:女主角郝思嘉為了展現她迷人的曲線,穿上了胸衣,她手抱著床邊的柱子,不停的深呼吸,黑人保姆拉著兩根馬甲上的繩子象係鞋帶似的綁來綁去,女主角不停叫痛的同時又要求緊些,再緊些,為了美麗,隻有忍耐。事實上,在十九世紀初,隻要是出生貴族世家的小女孩,打從四歲開始就得每天費好大功夫,套上能縮小腹、挺胸膛的內衣(用鋼條、鯨骨和厚重的織物製成,西歐1600年鐵製女用緊身胸衣)----其實不如稱之為“絞刑架”----希望來日搖身一變成為亭亭玉立的美嬌娘。因為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末期,唯有腰圍尺寸與年齡相等的女孩才算得上漂亮,當時祟尚的標準的美女一定要腰細如蜂,(有些婦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幹脆請醫生動手術取掉一根肋骨以減小腰圍,據計載,當時正常高度的成年女性,其最小腰圍是33厘米)而在柬腹內衣的“擠壓”之下,雙峰也自然挺起,不彎腰,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腳指頭。這種葫蘆形身材的女性最容易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將之歸諸美女之流,那管束腹內衣會壓迫到體內器官的發育與抑製肋骨正常舒展。

直到1913年,紐約社交界名媛柯勞絲比終於因為受不了柬腹的拘束感,憤而丟掉它,另外叫侍女把兩條手帕縫在一起,再用粉紅色的帶子連接起來,穿上之後果然輕鬆多了,並由此在社交界廣為流傳。 (另有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文胸”始於1886年,是英國人創造的,用絲織品捆綁住胸部以便於生活、行動的需要。我們一般認為第一代文胸創立於1912年並正式申請了專利,其特點是以布料為主,肩帶固定,後用鈕扣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文胸的雛形。1886年,在英國有一項以鋼絲與絲織品製成的新發明,這項發明在女性世界是極具魅力的,它就是襯托女性胸部曲線美的罩杯。在胸罩發明史上的第二位重要人物,是來自西德,名叫克裏斯定哈特的女性,她認為女性上身內衣的主要用意在於支撐胸部,何不將它改為胸罩?於是,這位具有發明天賦的賢惠家庭主婦----哈特小姐,發明了不需靠帶子緊緊綁著,隻將扣子扣上的胸罩,旋即在士女界引起震撼!為新式內衣的始祖。這樣內衣繼續發展,至二生年,西德的內衣製造商西蒙·林道而決定為這種不需要綁帶子的內衣申請專利。其構思是源於他在巴黎渡蜜月時,對於新娘所穿內衣的太多吊帶及扣洞感到不便,而萌生此意。)

時序進入二十世紀,婦女所遭受的禮教束縛逐漸鬆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陸婦女可以開著大卡車滿街跑,美國婦女也到處奔走疾呼爭取參政權。在當時那個高度講求男女平等的年代,女性的曲線美也被“娘子軍”們不由自主地刻意淡化下來,不去凸顯其陰柔撫媚的一麵。甚至一度焚燒胸衣,強調平胸。 該不該帶胸罩?這個問題在60年代成為全美爭論最激烈的焦點。在1968年美國小姐選美會上,示威的婦女把胸罩、柬腹、發卷和婦女刊物《大都會》全扔進了垃圾桶裏麵,向這些強加在女性身上有形與無形的束縛說再見。電視女星馬浴湯瑪絲力斥社會壓力,堅持在她主演的影集THAT GIRL當中“無罩”演出,她認為上帝創造女人就是希望她“彈躍自如”,何不順其自然呢!此風一開,女性內衣的製造商可就慌了,所幸醫生適時站出來評斷公道,引經據典指出,根據醫學的研究,如果長時間女性胸部無適當支撐,雙峰將會因為重量的負荷過大而造成肌肉韌帶;拉傷,故“無罩運動”實不可取。

走過漫長的歲月,女性從束縛胸部,進而強調胸部,到全麵解脫,再又回複到當今的講究胸部之美。胸衣己在時裝界獨立成軍、自由發展成為世界女性愛慕的新潮流。尤其采用新的質材後,內衣日漸輕如羽毛,觸摸起來,穿戴起來,格外柔軟舒適,將女性的曲線美表達的更加淋漓盡致。

▲色情文學的發展

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由於西方經濟高速增長,人們生活水準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先進印刷技術的運用、大規模銷售網絡的形成等等原因,致使色情文學讀物的發行量出現了巨大增長,各種色情文學讀物似潮水到處泛濫,成為現代西方大眾文化的顯著特征。如目前在加拿大最暢銷的十種雜誌中,就有六種是色情雜誌,最典型的兩種是《花花公子》(Playboy)和《棚屋》(Penthouse)。

這一現象不僅為文化學術界人士所關心,而且為整個社會所關注。色情文學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對整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正麵有益的還是負麵有害的?其影響是在讀者的心理水平上,還是在行為水平上?由此而引發出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色情文學對一般文學作品具有怎樣的影響?為此,西方文化學術界從道德、法律、社會民主和個人自由以及文學心理學方麵對色情文學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展開了激烈的論爭。

勞倫斯曾經給色情文學下過一個定義:色情文學“是對性的侮辱和糟蹋”。被人視作色情文學作家的勞倫斯,對色情文學的態度似乎頗為嚴厲,他曾公然宣稱:色情文學作品漫無止境地、令人厭倦地反複描寫各種性行為,這是不可寬恕的犯罪,理應受到嚴厲的禁止。同樣被人認為是色情文學作家的納博科夫對色情文學也無好感,他認為:色情文學隻是關於“性交的一些陳詞濫調,色情文學作者的唯一目的隻是刺激讀者的性興奮”。有趣的是,盡管兩人的態度如此鮮明,卻仍不能解除世人的誤解,兩人的作品,如勞倫斯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虹》和納博科夫的《洛麗泰》都曾被歐美一些國家官方認為是色情淫穢作品而遭到查禁,不準進口。即使在今天,這幾部作品的閱讀在有些地方仍受到限製。不過,兩人對色情文學的見解,卻被人們作為重要的恰當定義而經常引用。

眾所周知,西方各國官方,對於色情文學讀物始終是持否定和排斥態度的。除了宗教國家和教會基於宗教方麵的理由禁止和限製色情文學之外,西方各國政府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對色情文學熱衷於禁止和限製,為此而先後製訂了一係列嚴厲的法律和規定。唐納德?托馬斯的《漫長的焚燒》(ALongTimeBurning,1969)和安妮?萊卡?海特(AnneLyonHaight)的《古今禁書》(BannedBooks,1978)兩書所列的禁書中,有很大一部分即為色情文學作品。由於具體承辦人員特別是海關官員往往無能力分辨文學作品的優劣,有些事實上是文學上的精品,也在統一的禁令中被查禁和沒收,這類事屢見不鮮。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洛麗泰》、《虹》、《查太萊夫人的情人》隻是本世紀幾個最特殊的事例而已。不過,西方各國官方查禁和限製色情文學,各個時代卻是出自不同的理由。 cxwhj.com

色情文學,最初是在十七世紀的英國出現並引起公眾注意的。這些最早的作品,內容主要是對妓院中妓女和嫖客的日常生活描寫。當時,英國政府將色情文學、宗教異端和鼓吹政治革命三者視為一體,因此認定,色情文學對人們和整個社會有害。當時的統治者認為:反叛者反對政府,反對政治統治,擾亂社會秩序,通常首先采取的是宗教異端的形式,繼而是政治革命的形式,最後采取的則是性放縱、性自由的形式。在官方眼中,色情文學等同於反叛,色情文學的寫作、出版和發行其性質相當於反政府行為,因而必須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