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爺再次被要求進城帶元寶,要不就是馬玲辭職。
要依著楊二爺的脾氣,一輩不管二輩事,他才懶得理。
可是,他不想兒子為難。
“成,下半年我去城裏住吧。”孫子的前途比什麼都重要。
但是,他還是不希望馬玲學了人雲亦雲的性子,非要給元寶報什麼培訓班。
據馬玲的安排,元寶放學後去托管班做作業,六點半回家吃飯,然後就要楊二爺帶著在小區裏鍛煉。
周一到周五都是這樣,周末兩天就要去學鋼琴、象棋下午是奧數、英語。
甚至於想要帶著孩子出去逛逛公園都不行。
而且,完全是將楊二爺也綁在了元寶身上,他完全沒有自由時間,就是想要去合唱團都沒有時間了。
楊二爺將這事和袁源說了。
“袁老師,你是老師,你覺得這樣安排合不合理。”楊二爺是沒轍了,這個馬玲真正是心高氣傲得緊。一直覺得自己差一點考上大學,就一定要讓元寶不輸在起跑線上。
殊不知,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天分,學得多不一定學得精。
“我當老師那會兒沒有現在這麼高的要求。”袁源歎口氣道:“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舍得投入。”
袁源算了一下帳,以馬玲一個月稅後到手工資三千一來看根本就無法滿足元寶的培訓費用。要知道,一個月托管班是六百元,一節鋼琴象棋培訓費是兩百,奧數英語是一百五,這麼算下來還提拉扯上楊樹的工資。
“誰說不是呢,也幸好是有房了,要不然,我看她得瘋掉。”楊二爺心裏意見很大,倒不是心疼錢,而是覺得這樣是孩子的一種折磨。
袁源何嚐不是這樣想。
雖然說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孩子,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真正好的孩子是那些各方麵素質都很高的。
心理素質好,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好才能走得更遠。
不會因一點挫折就放棄,也不會因為一點打擊就一蹶不振。
與其說參加各種培訓就能讓孩子有本事,不如說父母多陪伴才是真的。
她將自己的責任丟給老年人,而且主次不分。
如果楊蘭是這樣,袁源覺得有必要說一說。
因為楊蘭能聽得進去她說的話;但是馬玲則不同,袁源對她的印象不是很好,說了可能還以為自己要怎麼怎麼樣。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楊二爺這次被迫進城,隻為了陪伴孫子。
這三年多時間,他幾乎都是吃的現成沒有下過廚。
結果,帶著元寶住進了十裏繁華,他每天還要做一日三餐。
早飯還好,在外麵的小麵館就解決了。
結果一連吃了三天後,元寶打死不吃麵條。
“我要吃麵包,要吃牛奶,要吃蛋糕。”之所以吃這些東西,是看著同學們都吃,所以他也不想例外。
成,要吃就買。
別說現在的楊二爺不缺錢,就是缺錢那會兒也沒想過要苛刻孩子的吃食。
中午元寶要在學校吃,楊二爺一個人又不太想做飯。
總不可能再去外麵吃吧,於是又是煮點麵條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