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爺終於不用管孫子了,準備在來溪鎮和袁源住一段時間。
霧光山曾經也很清靜,隨著渡假山莊的開發人氣越來越旺,已經不再是楊二爺喜歡的故鄉了。
“這兒安靜一些,我也休息休息。”楊二爺端了一杯茶坐在河邊看向店裏:“小黃什麼時候辦豆事?”
“估計快了,何月那孩子下個月滿二十歲。”袁源笑道:“再不結婚,孩子都要跑出來抓喜糖吃了。”
懷上了?
“聽何道蓮說八成是懷上了,那天還看她吃話梅,說喜歡吃酸的。”袁源抿嘴笑道:“何家一直不太放心小黃,說他是飛起的人,如今生米煮成了熟飯,反對也沒有用了。估計著還希望能早一點將親事辦了,畢竟鄉下民風淳樸怕被人說閑話。”
“那我們得準備禮包錢的。”楊二爺笑道:“開這個民宿最大的收獲當屬小黃了。”
不僅能掙到錢還掙了一個媳婦兒和孩子,一舉三得啊。
梁本章和何道蓮也算是收獲不錯的了。
梁元元經過一年培訓和努力,如願考上了縣上的重點高中。
那孩子是一個懂感恩的,拿到通知書那一天就立馬給楊二爺打了電話說了很多感激話。
如今的梁本章和何道蓮簡直就將楊二爺當成了貴賓來待。
“二爺,袁老師,明天我休假回一趟來溪山,順便捎帶些家裏的雞和蛋到店裏來。”梁本章笑道:“知道店裏收雞和蛋,我那老爹老媽喂了不少呢。”
“你爸媽年紀也大了,這些輕省的活兒做一點倒行,挑抬之類的就不要做了。”楊二爺勸說道:“鄉下的情況我也是知道的,但凡是能爬起來都要做,唉,都是勤勞的人啊。”
“嗯,我都給我爸媽說了,田土裏的活等我們休假的時候回去做。”民宿這邊生意好,小黃就又請了兩個人來幫忙,也是一對夫妻,正好和梁本章夫妻二人輪班。
民宿是每到假期的時候就忙,所以周六周天反而沒假,就周二到周四的時候才休息。
“這對夫妻都是勤快人。”在小鎮上他們也算是收入不錯的人了,但是每到周末還是會回山裏去種地。順便將家裏種的瓜果蔬菜帶回民宿食堂裏來賣,日子是越過越滋潤了。
“光是地裏刨食還是不行的,不過像他們這樣在鎮上有收入,在地裏再種一些自己吃,多的就賣錢,這樣過起來就不錯了。”楊二爺點了點頭道:“要說種糧的話還真是要虧本了。”
楊二爺自己是農民出身,對種地的事知道的一清二楚。
虧得早些年他全身心的撲在地裏種莊稼,雞鴨豬的喂了一茬又一茬,如今看來,蠻幹不如巧幹啊!
“種地更多的時候是看天吃飯。”袁源也了解農村:“一般是做到自給自足,要說經濟效益還真是沒有。”
誰說不是呢?
麵朝黃土背朝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豬早,卻是隻夠溫飽,沒個什麼餘存。
一家經濟條件差了,若是有個生瘡害病的話那就更是麻煩。
人吃五穀生百病,年輕都還能扛得住,年紀一大就容易倒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