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佳木斯市小學第六屆“百家講堂”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回望(1 / 2)

為了更好地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業務部門2011年工作計劃,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按照佳木斯市教育局、佳木斯市教育研究院的工作計劃,初教部於2011年10月13日——11月11日成功地舉辦了佳木斯市小學第六屆“百家講堂”課堂教學競賽活動。

這次活動受到市教育局、市教育研究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有計劃、有組織、有創新、有收獲。

一、競賽的基本概況

本次競賽曆時近1個月的時間,按每縣區語文、數學各有一個城區隊,一個農村隊(教研基地自行組隊);每縣區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各一個隊。每隊分別由青年教師、中年教師、教學能手、教學領導(副校長或教學主任)4人組成,共有380名教師參賽。

活動期間,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市小學各學科教學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檢閱了新課程改革第一輪回以來我市小學教學研究的成果,同時進一步表明我們完善了第五屆課堂教學競賽的內容和形式,努力實現賽出特色、賽出實效、賽出品牌。此次競賽繼承了往屆課堂教學競賽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又呈現出許多新的亮點。

二、競賽取得的成績

(一)層麵“廣”

2011年競賽活動的參賽教師大部分是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湧現出來的教學新秀,他們理念新,素質高,能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每一個參賽隊都由青年教師、中年教師、骨幹教師、教學領導組成。他們分別上達標課、研討課、優質課、示範課,展示不同層麵學校不同層麵教師的整體素質。各學校的教學領導的參與,使這次競賽活動錦上添花,更上一個層次,達到了通過競賽促進教研、促進教學水平整體提高的目的。

(二)學科“全”

這次競賽各縣區共有個95隊380人參賽,參賽學科覆蓋了小學語文、數學、外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9個學科。整個競賽過程各縣區整體推進,使各學科均衡發展。各層麵的教師做同一課型的課,可以說參賽教師對同一個課型的課表現各有千秋。

(三)教學“實”

令人欣慰的是教師課堂上離教參漸漸遠了,離學生漸漸近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參賽教師在師生合作的課堂上因勢利導,在激發興趣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質疑問難中揭示規律,在師生評價中總結方法,學生的學習環境寬鬆,主體性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真實、紮實、樸實。每一節課都擺脫了以往的形式主義,拆掉了花架子,還課堂一個“真”字,聽起來不假。從中看出我們佳木斯市的小學教師專業素養近幾年有了顯著的提升,業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能從實際出發,抓住文本、走進學生,利用我們現有的教育資源,讓課堂樸實無華。

2.教者語言風趣、幽默,與學生對話親和力強。像大家有目共睹的佳木斯市雪鬆小學閻玉坤副校長執教的《起跑線》一課,在這方麵做得很好,能給師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課的結構嚴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比如:佳木斯市第九小學範岩主任執教的“打折”一課,課的伊始,通過“由觀察到發現,由發現到總結,由總結到驗證”的數學課堂模式,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個性化。佳木斯市光複小學王桂榮主任執教的《起跑線》一課,讓“創設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主線貫穿課堂;佳木斯市第六小學青年教師王麗丹老師讓學生去想象——等等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