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進教學改革 彰顯教師風采(1 / 1)

佳木斯市小學“百家講堂”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曆經十年,共舉辦六屆了。每一屆的參與都有不同的體會與收獲。回顧2011年10月13日第六屆“百家講堂”競賽活動,我校努力體現“課堂教學要創新、教學方法要多樣、教學評價要有針對性、教學手段要靈活”四個特點。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們教師首先做到先吃透教材,並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特點是:

一、運用新的理念 創新課堂教學

比如三維目標的結合、教師角色的轉化、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等等。最為突出的是:在《確定位置》這節課中,潘亞麗老師采用了“創設情境—聯係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已學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教學模式,體現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課程改革目標。在《搭配中的學問》一節中,劉穎老師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采取“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相遇》一課中,庾宏友老師以故事情境引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考興趣,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解“相遇問題”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可能性》一課中,曲軼鯤老師讓學生大膽猜測,通過猜測、驗證得出結論,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新的知識。可以說教師在反複研討教材之後,他們把握教學要點,學校進行有效的指導,在有效的30分鍾的課堂上,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僅注意了內容的拓展,而且注意方法的拓展、空間的拓展。課堂組織上,科學、有序;評價上,自然、正麵、客觀,教師的指導確實在學生需要適時點撥,恰到好處。所有選手在教具的使用上也是煞費苦心。如《可能性》中三色乒乓球的運用,《搭配中的學問》一課中繪畫圖片的運用,創意性強,很好地解決了僅靠教師描述情境、學生幹聽的低效教學問題。

從簡單的理解到課堂教學的初步實踐,從知識的拓展與生成到教具的有效使用,無處不體現著參賽教師們的智慧與能力的結合,他們在合作、研討、交流中互相支持、共同提高,充分地體現了教師合作意識,團體的凝聚力。在我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次教學競賽活動,更是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探討,展示教師風采的好機會。在賽後學校舉行的反思活動中,有的老師是這樣寫道:“我是一名老教師,今天的課讓我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必須活到老學到老,今天我看到了差距。”“成功的一節課,背後要付出多少的艱辛與努力呀!”“這幾節課我以前也上過,但沒這樣的鑽進去講過,其實哪節課我們隻要用心多幾個預設,效果自然是不一樣的。”

二、強化新的理念突出學習效果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適當有效的采取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有思考空間,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絕對的主角,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有權運用已有學習經驗和提供的學習資源解決新問題。我們高興地看到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和發揮。一節課結束之後,學生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輕鬆而有效的學習新知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的,現在看來我們的目標達到了。

三、求真務實拚搏彰顯教師風采

一項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同行的幫助。在短短幾天的籌備中,鄭校長親自導課,教學領導學年組長組織起來共同研討十幾次,一次次的試課,一回回的更改,取眾家之所長,推陳出新,從他們那樸實而新穎的教學片斷,到老師們教學中的大膽嚐試則凸顯了我校教師紮實、拚搏、創新的精神風貌。

我校是有幾十年曆史的老校,教師年齡結構偏大,但在這次競賽活動中由青年教師——中年教師——教學骨幹——教學領導組成的一隊中,他們各有所長,互相取長補短,過程各有所獲,在教學中他們不掩飾、不遷就,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互補,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正視存在問題不斷提高質量

1.一節課的完美呈現不僅僅是教師、學生還應有文本的有效使用。現在的課堂我們往往脫離了文本的使用,我們認為是不可取的。

2.我們在課堂上更多的關注了課堂效果,其實一節好課更應該看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隻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想要的課堂

3.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會有很多,教師對教材把握的越好,預設的問題越多,生成性的問題可能越少。通過這幾節課的展示,或多或少會發現有些時候教師對課堂生成問題處理得有些急躁,這就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經驗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每一次活動都會使我們收獲很多,思考很多,盡管“百家講堂”競賽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但他留給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思考,我們會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中發展,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將新一輪教學改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