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年11月13日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祖父是著名的燈塔建築師,父親是工程師。斯蒂文森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在16歲進入愛丁堡大學時,他選擇了工程專業,想成為一名工程師,將來子承父業。

21歲那年,斯蒂文森告訴父親,自己想改學文學。父親聽完之後暴跳如雷,訓斥他說,學文學不過是一些人偷懶的借口罷了。不過,鑒於斯蒂文森從小體弱多病,父親最後製定了一個折中方案,讓他改學法律。於是斯蒂文森成了一名律師,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打過一場官司,他的心始終在文學上。

由於和家裏人意見不合,斯蒂文森開始外出旅行。在遊曆法國時,他結識了美國人芬妮,並很快墜入情網。他不顧對方比自己大十歲,並且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堅持要同對方結婚。芬妮回了美國,斯蒂文森決定追隨。1879年,斯蒂文森先是乘輪船橫渡大西洋,後又轉乘火車,到達美國加州。萬裏行程差點讓他喪命,但也為他贏得了愛人的心。兩人在加州結婚,1880年回到蘇格蘭。婚後,兩人生活甜蜜,芬妮成了斯蒂文森的左膀右臂,幫他校稿和聯係出版。可惜好景不長,1894年,斯蒂文森在太平洋薩摩亞群島休養的時候,突發腦溢血死亡,終年44歲。

斯蒂文森在1883年出版《金銀島》之前,已經出版了兩本遊記和一本小說集,但並不為人所知。《金銀島》之後,他迎來了創作上的高峰,先後出版了《孩子詩的樂園》、《綁架》、《化身博士》、《卡特琳娜》、《巴倫特雷的少爺》、《島上夜譚》等作品。情節變化萬千,緊扣讀者心弦;不僅如此,他的小說還具有思想性,這是一般通俗小說不具備的。例如,他在《金銀島》中告訴讀者,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金銀財富,而是人性中的愛和正義感。

斯蒂文森雖然以冒險小說成名,但其創作並沒有局限在這一條路上,而是走向多種風格。本書選取的《化身博士》就是一篇獨特的作品,同時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讓一個白天是紳士的人,晚上變成一個惡魔,釋放身上的邪惡。這部作品被稱為心理小說的先驅,書中“Jekyll

and Hyde”一詞甚至成為心理學中“雙重人格”的代稱,影響力可見一斑。本書選取的另一篇小說《自殺俱樂部》描述了一個複仇的故事,也充滿奇特的想象,十分精彩。

斯蒂文森的作品雖然寫於一百多年前,但是仍然符合當前讀者的閱讀口味。故事通俗卻不流於俗套,行文嚴肅卻不失幽默,在通俗類小說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