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
《草原》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製小學《注提》實驗教材第九冊的一篇課文。
二、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點撥,在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期銜接之處以及表達精彩之處,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麵發展。使每個學生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下麵是我對《草原》一課進行的創新設計。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段,體會重點句的含義。
2.能力目標: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培養自學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草原的自然風光,了解草原的風俗風情。
四、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將所寫事物置於不同環境中,抓住不同特點,表達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教具準備:草原美景課件、光碟,課文朗讀錄音。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導入:我利用多媒體光碟,將草原、美景展示在學生麵前,同時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聲情並茂的音樂畫麵中,老師引入新課,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把我們帶到那一碧千裏的大草原,下麵老師請同學們和作者老舍爺爺一起到內蒙古大草原走一走,親眼看看那裏的綺麗景色,親身感受那裏的風光秀色,人情風俗。
板書:18.草原。
2.音樂停,播放課文錄音。
同學們邊聽邊看邊回憶:上節課對課文的學習,你了解了什麼?讀懂了多少?
生1:課文主要寫草原的美景。生2……生3……
(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部分,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畫出來讀給同學聽,並說出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生:讀。
彙報:生1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
生2在這種境界裏……
生3……
師:作者筆下的草原如此美麗,連作者都被陶醉了,那麼,你不想好好讀讀嗎?
生:想。
師:試試看誰讀得最好。(學生七嘴八舌,大聲朗讀。)
師:誰願意站起來,大聲讀給同學聽。(指名讀。)
師: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
生甲:我想畫一幅草原美景的圖畫,展示給大家
生乙:我想唱一支讚美草原的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麵……”
生丙:我想寫幾個字,到黑板上,“草原太美了”,“我愛你草原”。
生丁:我想躺在草原上仰望藍天,太愜意了。
生卯:我想把這段背下來。
師:好,回放草原美景畫麵,學生試背。(齊背。)
(三)開拓創新,共享合作成果
師: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就讓我們一同看看蒙古同胞是怎樣對待遠道而來的客人的?
1.下麵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後四段中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段落來進行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