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研究
巴菲特在投資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或總經濟分析師,更不是有價證券分析師。也就是說巴菲特無論是評估一項潛在的交易或買進股票時,他會首先以企業主的觀點出發,衡量該公司經營體係所有質與量的層麵。巴菲特無論是收購企業,還是部分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他總是始終不渝地遵循自己的投資原則,在最不可捉摸的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交易中,取得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業績。
一、吉利公司
吉利公司是一個國際性的消費品製造和經銷商,其業務包括生產、銷售刀片、剃刀、衛生用品類和化妝品、電動刮胡刀、小型家電用品和口腔保健用品。公司在28個國家和地區製造營運據點,產品行銷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國外業務在吉利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額中占了60%以上。
(一)令人滿意的長期發展前景
吉利公司由金·吉利在本世紀初創立。吉利年輕時就在考慮如何賺大錢。吉利的一位朋友曾建議他發明一種一次性產品。吉利在一家公司當推銷員時,突然萌發設計一種可以更換的剃須刀片的想法。1903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可,開始以每25個剃須刀5美元的價格出售吉利安全剃須刀。
吉利公司是當今世界上生產和銷售剃須刀片和剃須刀的龍頭老大。市場占有率高達64%,遠遠領先於居第二位的沃勒一蘭伯特公司。後者的市場占有率隻有13%。吉利刀片統治著全球市場,以至於在許多語言裏,吉利成為“剃須刀”的代名詞。在歐洲,吉利公司占有70%的市場份額,在拉丁美洲占有80%,而在東歐、印度、中國的銷售也進人成長階段。吉利公司在美國每銷售一片刀片,就意味著在海外市場同時銷出35片。盡管剃須刀隻占了公司銷售額的1/3,但卻創造了公司2/3的利潤。
(二)持續經營的曆史
很少公司可以像吉利主宰其產業這麼久。它在1923及1993年都是剃刀和刀片的領導品牌。想要維持霸業,公司必須在研發改進產品上麵投入數以百萬計的美元。即使威金森(Wilkinson)在1962年,首先發展出套式不鏽鋼刀片,吉利仍很快地反擊,並且認真工作以保持它作為刮胡刀產品的世界領導創新者的地位。1972年,吉利發明了普受消費者歡迎的雙刀鋒Trac2。1977年,公司引進了旋轉刀頭式的阿特拉(Atra)剃刀。就在最近,1989年,吉利又發展極為流行的感應式獨立懸吊式刀片。吉利持續的成功是來自產品的不斷創新,和保護其專利權的結果。
雖然這是個令人欣羨的公司,但是吉利也曾在1980年代的初期經曆過財務困難。不像其他靠運氣竄起成功的公司經常會擴充企業規模,吉利總是保持公司的經營品質。吉利在1980年代的總經理--柯爾曼·默克勒(colman Mockler)采精簡式的營運管理,如減低成本、減少勞工的雇用並結束表現不佳的業務部門。在他的領導下。年生產力增加6%。
吉利公司一度想淘汰價格低廉、利潤微薄的可更換剃刀。1974年,比克公司把它的可更換剃刀引入了希臘。比克公司起初認為可更換剃刀隻能占據剃刀產品市場的10%,但結果卻占據了市場的50%。吉利公司對60年代威金森公司率先推出鍍膜刀片那驚險的一幕記憶猶新,對比克公司的威脅同樣迅速作出了反應:用自己的可更換剃刀來對付比克公司的競爭。經過不遺餘力的促銷努力,吉利公司在可更換剃刀市場上迅速占據了領先地位。但是,盡管吉利公司的可更換剃刀價格有所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率仍然下降了。
吉利公司最終推出感應剃刀,擊敗了比克公司的競爭。吉利推算出剃刀市場的一半是由45歲及以上男性組成,他們願意為剃須更平滑的刺刀支付更高的價錢,而在這方麵沒有哪種剃刀比感應剃刀做得更好。公司於是停止了可更換剃刀的廣告,轉麵把經費用於宣傳推銷感應剃刀。吉利公司這個戰略充滿了風險,但公司最終獲得了成功。
八十年代的吉利公司充滿生機和創新精神,這可以從公司內部得到許多明顯的證據:研究開發部門正在開發一些令人激動的新產品。但許多投資者並未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更關注企業的其他方麵。由於在利潤微薄的可更換剃刀上競爭激烈,吉利公司似乎已成了一個進入成熟期、增長緩慢的消費品公司,對並購者來說,仿佛收購吉利的時機已來到了。從1981年到1985年,公司的稅前經營利潤率徘徊在9%和11%之間,權益資本回報率為20%。盡管20%,已經很不錯了,但似乎沒有再提高的跡象。吉利公司的收入增長也很有限,1981至1985年。每年收入增長為5.2%。同時銷售增長也相當緩慢,年增長率不到1%。總之,公司看起來似乎進入了停滯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