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人知麵,1分鍾內怎知心(2 / 3)

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有太多的細節可以暴露他的內心。如果你能夠把握這些信息,何愁溝通不暢?

在交談的過程中,語速、語調、抑揚頓挫以及潤飾等,極大地影響著表達效果。人們有意無意地通過這些因素,表現出所謂的言外之意。當你和別人交流時,需要設法從這些因素中來了解對方的心理。隻要你仔細琢磨,便不難聽出弦外之音,看出某些端倪,了解對方真正的意圖。

(一)言談的速度是了解對方心理的關鍵

在說話方式的各種因素中,首推速度。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辯;速度慢的人,則較為木訥,此均為每個人的固有的特征,依人的性格與氣質而異,不過在心理學中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從與平時相異的言談方式中了解對方心理。像有些平日能言善辯的人,有時候忽然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相反地,也有些平時木訥講話不得要領的人,卻突然會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小心,必定出現了什麼問題,應仔細觀察,以防意外。

大體而言,當言談速度比平常緩慢時,表示不滿對方,或對對方懷有敵意;相反地,當言談的速度比平常快速時,表示自己有短處或缺點,心裏愧疚,言談內容有虛假。

在一次電視座談會上,有位評論家曾經說:“男人如果在外麵做了虧心(風流)事,回到家裏,必定滔滔不絕地與太太講話。”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情形是因為,當一個的心中有不安或恐懼情緒時,言談速度便會變快。憑借快速講述不必要的多餘事,試圖排解隱藏於內心深處的不安與恐懼。但是,由於沒有充分的時間冷靜反省自己,因此,所談話題內容空洞,遇到敏感的人,便不難窺知其心理的不安狀態。

在工作崗位上,也經常會發生類似情況。平時沉默寡言的同事,假使忽然變得格外多嘴時,則其內心必定隱藏著不欲人知的秘密。

(二)從言談的音調中可了解對方的心理

與說話速度同樣可以呈現特征者,便是語調。以丈夫在外做虧心(風流)事為例,假使被太太識破的話,則其強辯的聲音必定會立刻升高。日本一位作曲家曾在雜誌上敘述道:“當一個人想反駁對方意見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門——提高音調。”的確如此,人總是希望借著提高音調來壯大聲勢,並試圖壓倒對方。

音調高的聲音,是幼兒期的附屬品,為任性的表現形態之一。一般而言,年齡越高,音調會隨之相對地降低。而且,隨著一個人精神結構的逐漸成熟,便具備了抑製“任性”情緒的能力。但是,例外的情況自然難免,有些成人音調確實是相當高的。這種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兒期階段了,因此,自己無法抑製任性的表現。在此情況下,也絕對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

在有女性參加的座談會上,如果有人的批評似乎牽扯到某位女士,於是被批評的那位女士便會猛然發出刺耳的叫聲,並像開機關槍似的開始反駁,使得與會者出現啞口無言的場麵,座談的氣氛即刻蕩然無存。音調高的聲音,被看作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言談之中,還有所謂的抑揚頓挫。說話時抑揚頓挫強烈的人往往是希望引起對方注意的人,這種人的性格具有強烈的表現欲。

(三)從言談的韻律了解方的心理

在言談方式中,除了語速和音調之外,語言本身的韻律(節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充滿自信的人,談話的韻律為肯定語氣;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軟弱的人,講話的韻律則慢慢吞吞。其實,也有人在講一半話之後而悄悄地說:“不要告訴別人……”此種情況多半是在秘密談論他人的是非,但是,內心卻又希望眾人知道。

經常滔滔不絕,談個不休的人,一方麵表現盛氣淩人,另一方麵又好表現自己。這種類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

日本有很多人喜用暖味的、不肯定的語尾進行談話。日語中由於其結構都落在語尾,因此,假使語尾的語意不清的話,很容易形成模棱兩可的意思。采用這種談話方式的人,就是有意躲避言談的責任。也有人常這樣說,“這隻是我個人的想法……”“這不能一概而論”等等。

(四)以聽話方式了解對方的心理

交談中,必定有一方說而另一方聽。因此,既然有講話的方式,也就有順應講話的聽講方式;反之,也有順應聽話方式而改變講話方式者。因而,若能判斷對方以何種方式在聽自己的講話,則可了解對方的心理。

一般說,認真聽講的時候,坐姿會前傾,視線正視;如果有厭煩之意,就會左顧右盼,而且動用手指頭,身體傾斜,借以表達其心態。

這些都是極為自然的變化。一般來說,“複述”、“點頭”、“附和”等三種聽話態度,都能代表人們微妙的心理。

首先,複述對方所說的話,大都將對方的話融會於心,並希望能聽到對方的真心話,借著言詞的重複,一麵傳達“我在專心地聽”的意思,一麵則試圖解除對方的心理隔閡。

例如:“化妝品我都有。”“喔,你都有啦?”“嗯,像×牌化妝水、粉底等等,目前足夠用啦!”“喔,已經夠用了嗎?”“嗯,而且,我出門又不多……”“喔,很少出門嗎?”“嗯,是呀!不過,話又說回來,到了我這個年齡,有很多機會參婚禮或宴會什麼的。”“的確有很多這種機會。”“是呀,所以,我想還是需要打扮漂亮一點。”“你想打扮漂亮一點嗎?”如此,往往能夠逐漸打入對方的心靈深處。

隻要能夠一句一句加以傾聽,則說話者就可自然地流露感情,說出內心話。能夠以這種態度傾聽他的言談者,一方麵有忍耐力,另一方麵具有好奇心。

其次,當我們觀察點頭的方式時,便可以發現大多數的點頭表示其正在安靜地傾聽對方的言談,而且鄭重其事。但是,有些人也可能在談話者麵前點頭示意,視線卻偏向另一方,此種情形便是表麵應付,雙方沒有共鳴的表現。

以點頭次數來說,我們不難發現女人的點頭頻率比男人高,而且會附和地說:“嗯,是呀!”“我明白”,表現出一副專心聽講的樣子。其實,並不能表示被談話的內容所吸引,而隻是順乎談話者的直覺上的同意表現而已。這也是一種示意的象征。

此外還有一種點頭附合類型的人。此為既講且聽,一身兼兩種角色的人,也就是說一邊講話,一邊附加。此種人不容說者與聽者之間的交流,一人唱獨角戲,徑自下結論,而且不容許對方反駁。這種人具有頑固性。

興趣背後隱藏著不為外人所知的個人生活層麵,它屬於業餘生活之一。一個人隻有工作、家庭、業餘活動等三者獲得平衡,才可能有健全的生活。興趣不像工作、家庭生活那樣受製於人際關係,能夠自由選擇,所以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

(一)熱衷於興趣的人乃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

通過興趣了解他人的心理,首先可以看此人對興趣的熱衷程度,如前所述,人們將精力適當分配在工作、家庭、生活上,來保持心緒平穩。但是,在工作與家庭中,一旦產生了無法滿足的欲望時,精力就會轉移到業餘生活上,尤其是某種興趣上。例如,在一些單位,有的人在工作上並無特殊業績,但在興趣上,卻頗有名望。他們一旦提到自己的興趣,便滔滔不絕;話題一轉到工作或家庭上,就緘口不言了。由此可以判斷,這種人因某種原因在工作或家庭中未能如願以償。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便把本應投注在工作或家庭上的精力放在興趣上了。

如果你發現一個人非常熱衷於某項愛好,對收集的物品異常珍惜,雖然對這些物品有向人展示的欲望,卻對之如視珍寶,絕不會借給別人,而且時時覬覦他人的同類物品。那麼便可斷定他們心理異常,應注意防範。如果再觀察這些人的工作態度,就會發現他們固守自我防線,極端厭惡別人越雷池一步。他們是典型的獨善其身、自掃門前雪的人。

(二)對運動有興趣是情緒穩定的人

通過興趣了解他人心理的第二個要點是,興趣的種類。即觀察對方興趣屬於哪一種。如果將興趣劃分為個人興趣與團體興趣的話,前者多屬於逃避類型,後者則多半為情緒穩定型。

同樣有釣魚的興趣,喜歡躲在山中或小溪邊,獨享垂釣之樂的人,有分裂性或憂鬱的心理傾向。這種人往往躲在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裏,尋求精神上的安定。由於他們在工作場所和家庭中,無法與人和睦相處,便逃入孤獨的世界裏。這種類型的人一旦熱衷於個人興趣,便有增加其自閉性的危險。

喜歡與陌生人共享垂釣之樂的人,其精神生活必定極為穩定。他們積極地靠興趣來解除日常生活中未獲滿足的欲望,因此,工作、家庭和業餘生活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同樣,喜愛運動的人,情緒也大都穩定。尤其是消耗體力的活動,如:騎自行車旅遊的人,他們絕對不會有陷於自閉性惡性循環的擔心。

(三)透過對金錢的興趣看對方的心理

有一種人喜歡在別人麵前故意若隱若現地炫耀自己有巨額金錢,這種人實際上過分節儉;還有一種人無論高興還是不高興,都有著強烈的胡亂購買欲,他們屬於欲求不滿型的人;也有人平常非常吝嗇,但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又不惜投資巨額,一擲千金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種人多數在性格上有自卑感。

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人,屬雙向性分裂症型。假使你向這種人借一塊錢,他則永久都要向你討這份人情。並且他們對任何事情都要講小道理,對於股票、土地、貴重金屬的投資非常有興趣。

按照計劃使用金錢的人,雖然是很可靠的人,不過他精打細算得非常冷酷。這種人大多數不會將工資交給妻子。隻有自己認為需要用錢,才肯心甘情願地拿出。

(四)從讀書的興趣看其內心世界

在公關專家眼中,讀書不僅能增加一個人的知識和修養,而且還能在某種程度上從讀書的類型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不妨看看下列分析:

愛情小說這是一個感情型的人,極端直覺,生性樂觀,通常很快可從失望中恢複過來,東山再起。

自傳他的好奇心強、謹慎、雄心大,在作出決定前,定會先研究各個選擇的利弊及可行性。

報紙及新聞性雜誌如果他喜歡看時事文章,表明他是一個意誌堅強的現實主義者,並善於接受新思想。

漫畫他喜歡玩樂,性格無拘無束,拒絕把生活看得太認真。

聖經很明顯,他是一個誠實而勤懇的人,是新生當權者,同時亦很容易原諒人。

偵探故事他很喜歡接受思想上的挑戰,是一個出色的解決問題者,別人不敢碰的難題,他都願意去對付。

恐怖小說他是一個富有幻想力及創造性的人,對科技感到迷惑,喜歡為將來做好計劃。

財經雜誌他是一位極愛競爭的人,最喜歡把別人比下去。

婦女雜誌她有意成為一個“女強人”,希望事事都表現得很出色。

時裝雜誌他很著意自己的身份,會盡力改善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曆史書籍他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人,不喜歡胡扯、閑談,他寧願花時間做些有建設性的工作,而不會去參加社交活動。

哲學著作他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對周圍的一切都表示懷疑,容易把問題想得複雜、嚴重,不喜歡交際,因為他覺得別人不值得交往。自信心很強,但缺乏處世的熱情。

街頭采風、軼聞趣事雜誌富有同情心,樂觀,他時常能用說話來娛樂他人,有源源不斷的趣味性資料做話題,令他成為辦公室裏或晚會上受歡迎的人物。

詩歌他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感情細膩,觀察力強,敏感而富於幻想。對人熱情,但時常又以自我為中心,孤傲,獨行其是。

人類的興趣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我們從興趣探視人心時必須要注意這些細節:一般人在聽到有關“興趣”的話題時,無論自己有沒有這類興趣,都會參加進去做適當的附和,你需要判斷出他是不是真的有這方麵的興趣。

假使某人對某種特定的興趣表示出極端的厭惡,則表明他曾受到某種心靈的創傷。比如:你正在與某位女性交談,話題談到音樂方麵。本來雙方談得很愉快,這時卻見她突然閉口不談,而且臉上抹上一層哀怨的表情的話,你不妨轉變話題,旁敲側擊地詢問原因。她可能會說,她曾希望當一位音樂家,但由於父親反對,以致未能如願以償。還有的人上小學時,在別人麵前唱歌被取笑,自那時起便討厭音樂了。

對這種極端排斥某種興趣的反應,不要一味地認為是興趣方麵的問題。應當看到其背後隱藏著一種過去的生活體驗與情懷。否則,我們不僅失去了了解對方心理的機會,而且會在無意之中刺傷對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