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重建你與世界的關係(3 / 3)

聽起來似乎有些八卦,但是比起台灣的星座之風,這真算不了什麼。大陸的電視觀眾已經很熟悉的台灣電視節目《非常男女》中,有禦用的星座專家。像《性愛學分》《心理有詭》等很多娛樂節目,也都會有這樣的角色出現。在現場,他們會煞有介事地分析嘉賓的速配指數,抑或是某星座最愛、最大的“死對頭”。這些星座專家大多具有很高的學曆,其中以女性專家居多,比如《心理有詭》的嘉賓主持孫明明是博士。有一些更是借此出書,市場銷路十分好。他們同時做很多欄目,還要給報紙雜誌寫專欄,一個月下來的收入要勝過二三流明星。

星座理論何止是促成(拆散)多少對戀人,它的影響範圍甚至擴大到了職場。

莊先生是會計專業畢業,畢業後做過一段時間的人力資源經理,對血型、星座頗有研究。莊先生說,在公司招聘新人時,除了正常的麵試談話外,在最後階段他會向求職者提出兩個問題,其一是對方的血型和星座,其二是對方的酒量。莊先生著重強調,對方有不回答的權利。

莊先生說,問酒量,是想知道對方是否擅長交際,因為公司招的是銷售代表。而問血型、星座,是要在短時間內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因為招聘考試“短時間的接觸,很難正確地判斷一個人的性格”。莊先生深信銷售人員的業績好壞與血型、星座之間存在有一定的關係。比如,B型血的人,自信、有親和力,適合做銷售;A型血的人,內向,是善“守”而不善“攻”的人,適合做一些技術類的活,銷售這行並不適合他,但A型血中,4月初出生的人,情況又有些改變,其善“守”性格會轉變為善“攻”。

“我會以血型為參數,進行一次迭代,這樣,80%左右的人的性格就會清晰,再以星座為參數做二次迭代,這樣對人的性格的判斷就基本準確了。”莊先生說。

星座學,也許並沒人們所說的那麼神乎其神,它與我們個人的命運和人生也並沒那麼大的關係,但作為一種娛樂預測,也許有了解一下的必要。這樣,既不至於顯得自己落伍,也能從此提醒自己: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多地提醒自己積極向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努力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實踐雷鋒精神,讓老人跌倒有人扶

2012年3月,上海發生了一起耄耋老人雨中跌倒無人攙扶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事情是這樣的,一名老人沿景湖路從西往東走,突然一個踉蹌,摔倒在地。由於老人年事已高,摔倒後自己努力半天沒爬起來,隻能在濕漉漉的馬路邊掙紮。

當時是下午四點多,接近下班時間,景湖路上的行人逐漸多了起來。很多人都看到了跌倒在地上的老人。但是,沒有人停下來扶老人一把,很多人都是匆匆看一眼就繼續趕路。也有路人很想上前幫忙,但怕“惹禍上身”,最終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老人在泥濘的馬路上掙紮了大約有15分鍾後,一名騎電瓶車帶著小孩的女士經過老人身邊。顯然,她也沒敢扶,但她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帶著孩子來到附近的南湖派出所報警。民警來到現場後,附近的群眾才逐漸靠過來,協助民警一起將老人扶了起來。由於老人出門並沒有帶傘,在雨中躺了15分鍾後,現在全身已經濕透了,值得慶幸的是,老人的身體並沒有摔壞。

大家合力將老人扶到路邊的一家家具店,老板趕忙搬出一張板凳,讓老人坐著休息。民警李持忠說:“當趕過去時,看到耄耋老人在濕淋淋的馬路上掙紮,附近的圍觀者沒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很痛心。老人年歲已大,聽力不是很好,表達也不是很清楚,隻能說出家的大概方位是在二毛一村附近。老人身上除了一張社保卡之外沒有其他證件,卡上信息顯示,老人姓丁,上海人,今年已經89歲了。”民警真誠地呼籲雷鋒精神的重現。

為何近幾年來,老人跌倒“扶不起”的事件屢屢發生?拷問的是道德還是法律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亞心網發出《73歲老人公交車上摔倒沒人救》一文後,“老人跌倒應不應該扶”這一話題再一次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經過為期3天的網絡投票,共有95位網民參與投票,其中有75人選擇“不敢扶”,有16人選擇“一定扶”,有4人選擇“其他,我要留言”。

也許網民的這種投票不能完全代表現實中人們的態度,但出現“老人摔倒80%網民不敢扶”的這種現象著實令人咂舌,亟需認真思考,80%這個比例實在是太高了。這個數據表明,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在老人跌倒該不該扶”的問題上,竟成了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這說明我們的道德環境麵臨急劇的惡化,人們的心靈麵臨急劇的沙漠化。

為何會有那麼多人聲稱不敢扶跌倒老人?一名名為“神密刺客”的網友說出了多數不敢扶網友的心聲:“說句實在話,真是不敢扶,倒不是因為我們冷血,或是沒有善心,而是曾經用一顆炙熱的愛心去溫暖他人時,沒有感激隻有打擊。雖然出現這種情況的隻是少數,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見義勇為反倒被咬一口,最具影響力的案例,當屬南京的“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徐壽蘭老太在公交站等車,據其稱被正在下車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卻極力反對,稱其下車時見老人摔倒,好心幫忙攙扶到路邊,待家屬趕來後一起將老人送往醫院,還墊付了200元醫藥費。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將彭宇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十幾萬。9月3日,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判彭宇賠償40%損失費,計45876.36元。

按照民事訴訟原則誰主張誰舉證,老太說彭宇將自己撞倒在地,就必須拿出充分的證據來證明,而不用彭宇找證據證明自己沒有撞。但令彭宇和律師怎麼都想不到的是,法院竟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此事件作出了最終的判決。根據法院的推理,彭宇送徐老太上醫院的行為“純屬做賊心虛”。

庭審中堅持“碰到這種事還會出手相助”的彭宇,宣判後態度顯然也沒有以前那麼堅決了。他說自己以後再也不會這麼衝動了,衝動是魔鬼。目擊證人陳先生高呼:“朋友們,這以後誰還敢做好事?以後還有誰敢做好事?”

徐老太的兒子是當地的一名警察,派出所不提供關鍵證據,唯一的目擊證人陳先生證明彭宇無辜,但媒體采訪徐老太時,其人態度傲慢。

網上不斷有網友站出來說自己好心幫忙卻被反咬一口的故事,這一切的一切綜合起來,大部分網友認定彭宇是好心沒好報,無辜受害,並大發感慨現在好人實在是做不得。

經過“彭宇案”後,人們如驚弓之鳥一般,遇到此類事情經常是避而遠之,繞道而走,於是社會上老人跌倒沒人扶的事件越來越多。這種現狀,不免令人心寒。我們不禁要問,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道德與文明,難道隻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嗎?難道一起小小的“彭宇案”就讓我們恪守了數千年的優良傳統和美好品德瞬間坍塌嗎?雷鋒精神在我們生活中真的消失了?人性的冷漠、淡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讓人看了感到悲哀。這樣冷淡的人情關係,能讓人感到生活的幸福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難處,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今天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一位急需幫助的老人,那麼日後我們老來摔倒大街,又有誰肯伸出援助之手呢?關愛、幫助是一股可以無限擴散的暖流,今日我們吝嗇奉獻出愛心,那麼他日又從何處去尋找這種愛意?看著一個個跌倒的老人,我們不敢上前去救助,隻能遠遠地縮著,不敢出頭,寧可承受良心的煎熬,也不敢行動,長此以往,我們要背負多少良心債?長此以往,人情世風怎不受影響?

在“彭宇案”未發生之前,如果有人見死不救,那麼必然會遭受公眾的一致譴責。而現在,對於見死不救,有很大一部分人卻抱有理解原諒的態度。這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無形的倒退?一個社會的個案,一個可憐人的悲哀,卻讓整個社會在為其埋單。“彭宇案”已經過去五年了,這五年來,越來越多老人跌倒卻沒人敢攙扶,造成多少悲劇!究竟什麼時候,人性的善良才能回歸?究竟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不這麼冷漠?關愛、溫暖,我們從哪裏才能將它們找回?

華夏幾千年的禮儀傳統被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給擊垮了嗎?我們恪守的信仰,我們奉行的傳統道德,在這一刻就戛然而止了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我們需要一個溫暖的社會環境,冷血、冷漠、麻木,這些不是我們想要的,是我們努力拒絕的。為此,我們大聲疾呼雷鋒精神的到來,因為整個社會急需心靈的洗滌。雷鋒精神的重塑,可淨化我們的心靈,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時代呼喚。

很多人認為,當下社會金錢至上,物欲橫流,人們的發展和需求都呈多元化,雷鋒精神已經過時,學習雷鋒也顯得不合時宜了;有人看到做好事卻被人誤解受傷,不再熱心於做好事,做好事的人越來越少,據此診斷雷鋒精神已經過時了。

事實真是這樣嗎?雷鋒精神真的已經過時了嗎?當然不是。我們說,雷鋒精神不僅活在人們心中,而且還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雷鋒精神不僅是一種助人為樂的美德,更體現了一種人性的光輝,值得當下的我們認真學習。

所以,在今天,我們重提學習雷鋒,不是被動地、生搬硬套來學習雷鋒做好事,而是要真正領會雷鋒精神,並付諸自覺的行動中,以個人的良好品德和行為風範影響他人。隻有人人如此才能形成全社會自覺學習雷鋒的氛圍,這對改變當下的不良時風,有著積極的意義。

那麼,我們學習雷鋒的什麼精神呢?應該說,我們主要學習雷鋒的品德,如善良、富於愛心、助人為樂、勤儉樸素、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這是一個人道德和素質的體現,體現了人性的光輝,更體現了一種助人為樂、樂在其中的崇高人生信仰。

至於如何學習雷鋒精神,內容和形式當然是可以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除了宣傳,更重在自覺的帶頭行動。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雷鋒精神。你如何理解雷鋒精神,就如何去自覺實踐。也就是說,真正的學習和實踐雷鋒精神是創造性的,而不是僵硬教條的。“不惟劍招,更具劍意”,最重要的是真誠學習,真誠行動。

學習雷鋒精神,喚醒我們心中沉睡的良知,完善我們的人性道德,懂得無私關愛,奉獻愛心,懂得伸手援助他人,並對社會懷有一份積極參與的責任感。這關愛,不隻幫助了他人,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同時,這關愛,是可以傳染、傳遞的,這正是雷鋒精神的力量所在,也是我們今天重提雷鋒精神的意義所在。

如孟子所說,人性本善,人心向善,而愛也是人所共有的,沒有人不渴望擁有愛。真愛不隻是關懷,更是一種力量。這個社會並沒我們想象得那麼陰森恐怖,社會良知和道德心從未失去,它們一直存在於最廣大人民的心中。所以,讓我們伸出溫暖的雙手,嗬護這個“寒冷”的世界。如果人人都這麼做,這個社會將會更加和諧,更加繁榮。關愛社會,其實也是關心自己。

當然,時代在變遷,雷鋒精神也要與時俱進,不要習慣性地拿雷鋒“做好事”的標準來衡量、要求他人。不要以為雷鋒送大娘回家,幫戰友補襪子才是做好事。其實,你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這種日常小事,同樣是在做好事,在為保持和美化環境作貢獻。每個人心中都有這種美德,隻要自覺行動,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自然會相應提高。當我們把雷鋒精神中的一點一滴融入我們的行為習慣之後,這個社會將會湧出一大批“活雷鋒”!

作為一個人的雷鋒,已離我們而去,但作為一種精神的雷鋒,一直紮根在我們心中,不曾遠離。讓我們每個人都高揚自己人性中的善良,自覺地傳承雷鋒精神,並堅信它的長久生命力,不要讓社會的一個“汙點”撼動我們內心的這種信念。相信好人好報,公道自在人心,相信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相信愛心永存,相信愛的力量無窮。

所以,我們不要吝惜伸出自己的援手。當你看到一個閃爍著雷鋒光芒的身影,請走上前去,送上一句真摯的表揚,表示一下真誠的感謝。這時的你,也是在傳遞雷鋒精神。

隻要我們肯伸出一雙溫暖的手,便會換來真誠的感動。相信你的行為同時會感染他人,心手相傳,愛心接力,彙成愛的洪流,形成全社會一股溫暖向上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