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各種學術流派爭相鬥豔,各執一詞,時至今日除了寥寥幾家學說還在世上流傳,其餘皆演變成了江湖上的各門各派。
鬼穀
大殿之上,一老者雙眼有神,皮膚光滑白皙,下巴處、一綹花白色胡須垂直而下達至胸口,身穿白色儒服、腳踩布鞋、頭上一輪方巾將頭發高高束起,舉手投足間皆顯從容不凡。
老者輕撫胡須,右手拿起驚堂木往桌上重重一拍,殿內眾人不禁為之一驚,老者見此微微點頭,繼續說道:“達摩東渡之時身懷有二寶,一為‘大菩提宿慧往生真經’、此經乃佛門至高武學,其內記載有諸多佛門武功秘法,更有闡述以武入道的天道經文。二為‘八寶琉璃念珠’此物傳聞乃佛祖‘釋迦摩尼’所留,因與佛祖朝夕相處並借此念珠體悟八寶之意故而相傳此中蘊含了佛祖完整的‘道’,如若有人能悟得便可立地成佛,所以此二物乃是佛門鎮宗之寶!”
“敢問了知先生,那‘少林禪院’即如此厲害那為何又於江湖中名聲不顯?”
台下一少年,年約十之六七,身著一件青色華衣、麵貌俊秀,其雙手虎口有厚厚老繭顯其是一位用劍好手,雙眼格外有神,一對劍眉衝天而起、盡顯淩厲,隻見他站起身來向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禮問道。
大殿之中其它聽客皆放下手中紙筆望過來,這裏雖然隻是鬼穀每年特定時日邀請眾人前來抄錄書籍好能夠彰顯自己存在的地方,並非真正鬼穀,但畏於大派聲勢卻也不敢放肆,何況在鬼穀門人解說之時打斷。
殿中諸人多是大派外門子弟或世家的下屬仆從,來這裏也是為了抄錄‘鬼穀’所記載的江湖秘史用以增加家族或門派底蘊,留以備案後用。少年在眾人注視之下不卑不亢,從容以對,雖是躬身行禮卻自有一股傲然之意,讓人不敢輕看。能來此地抄書之人自是沒有那種無‘眼’之輩,看少年衣著華貴,氣度不凡,盡管先前打斷了他們興致倒也沒人出言嗬斥,皆沉默以對。
了知看著眼前少年,即便是以得自己的眼界也不禁暗讚一聲‘好個少年郎!’,當下心裏有了定計,不過其麵色不變,端起桌上的茶杯小飲一口方才說道:“達摩收得八名弟子,以‘渡盡世間一切苦厄:貪、嗔、癡、恨、愛、惡、欲,是為大功德’之意為八人取得法號。其八人之中又以大師兄‘渡厄’天賦最高,年方二十又一,武學便窺得‘真實’,能見凡人所不能見,堪至‘無招勝有招之境’。”
“故而達摩對其愛護有加,好在其所收弟子餘下幾人皆為老實木納之人,倒不曾對‘渡厄’升起嫉妒之心。”了知背負雙手緩緩踱步“達摩見渡厄天縱之資,不欲其受到自己‘神’的影響,便將‘大菩提宿慧往生真經’交給渡厄,遣其下山,望其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悟得自己的‘神’。果不其然,渡厄天資橫溢,於滾滾紅塵之中煉心,十年之後,種得執念,孕得‘真神’,以意念擾亂現實,以真神返照虛空,悟得‘神域’更在‘大菩提宿慧往生真經’之中悟出一本不下於其本身的經書,此經與佛法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