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3)

“神有神的使命,人有人的責任……”

薑瑤坐在去往雲遙境的馬車中,路過天界的聞律院時再次聽到了這句熟悉的話。

聞律院與人間的私塾和書院並無差別,是為了培養神界那些出生後還未成年的小仙而設立的書院。

薑瑤當年到了適讀的年紀被送入聞律院時,夫子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一句,如今已過去了千百年,薑瑤也從一個小仙成了執掌雲遙神境的上神。但她每一年從聞律院經過時,都依舊能聽到正在授課的夫子講著這句話從裏頭傳出聲來。

幼時的薑瑤隻覺得這句話像書本上那些一板一眼喊著的口號一樣,隻有著振奮人心作用,直到後來一場禍事,她改變了想法。

共工怒撞不周山致使天柱傾塌,天河之水流瀉人間,許多陸地也隨之成了一片汪洋。與此同時,天地之力也隨之失衡,北冥的溟濁之力浸泄而出,導致妖魔百生於人間肆虐橫行,世間生靈塗炭幾近覆滅之災。

薑瑤那個時候隻有幾百歲,算天界裏還未成年的閑散小仙。那段時日,眾神忙於天上人間各處,天界的聞律院也就放了假。

薑瑤得了空閑便到了人間各地救災,雖然她憑借著自己的靈力動用法術和法器救了許多落入水中的百姓,且又為他們治疾。

但是,於茫茫的大荒陸地數千萬計的生靈而言,她一人所做之事隻不過是杯水車薪。她累極躺在山間的樹梢上,看著頭頂的星空終於明白,真正要做到聞律院夫子所說的那句話,並不是她想的那樣簡單。

那時的神界也極為冷清,不過幾百號人,眾神除了要各司其職掌管人間四季天時變化,避免人間的洪澇之災惡化。還要為尋五彩石交由女媧煉製神石而日日四處奔走,亦無太多精力和人手去往人間各地鏟妖除魔,隻能顧此失彼。

好在人間出現了一個叫作大禹的人,他按照大荒不同疆域的特點定九州四海,劃分水域河道便於百姓農耕生產。同時又持續奔走於多處洪流之地疏散百姓、疏通河道,興修水利堤壩引流洪水退入河道江海,使人間的洪澇之災得以緩解。

百姓為了與妖魔之力抗衡,也隨之成立了許多修仙門派,在那段洪水肆意泛濫的時間裏,人間的百姓團結一心終於尋得生存的罅隙。

後來女媧用五彩石煉成神石補天,天地之力恢複,萬物終得以生息,妖魔沒了溟濁之力可以吸食也隨之變弱。

眾仙神聯合仙門弟子將作惡妖魔盡數圍剿後,人間因共工之禍帶來的災患終於得以平息。

神界眾神按照當年與顓頊的約定,為避免仙神之力擾亂人間便又回歸天界與各大神境仙島之中。

後世的神仙和凡人,每每敘述起這段曆史時都慷慨激昂。

畢竟若是大荒陸地上的凡人不先自救,不與仙神共同抵抗這場災禍,就算女媧大神把天補了,整個凡界也會如北冥一樣淪為妖魔的駐地,世間生靈從此再難生存。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妖魔的生長比天界仙神更加迅速,到時神界也同樣會淪為煉獄。

薑瑤回想至此,雖過去數年她依舊覺得蕩氣回腸,長舒了一口氣後,她伸出纖纖玉指撥開了車窗的簾子,想要看一眼太平之後的人間。

馬車恰巧到了她廟宇所在之處的碧華山上空,她的廟宇香火鼎盛,人間亦是一幅欣欣向榮的和樂之景。

她很喜歡這樣的景色,也舍不得這樣的景色,想著即將要以凡人之軀入劫,要離開神界一段日子,就像人間話本子裏那些即將遠走離鄉的遊子開始“思鄉”情切傷感起來。

她自覺不爭氣,於是,探出頭去大喊了一聲:“不就是渡個情劫嗎?本上神可是經過共工之禍的,什麼場麵沒見過?隻一個小劫還難得到我?”

薑瑤的這一聲大喊,回蕩在天上人間,卻隻驚動了樹林間正在休憩的鳥兒,它們從林間飛起,在碧華山上空來回盤旋。而在人間進入廟宇的人,卻沒有絲毫反應,依舊該上香上香,該求簽求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