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才實學才是安身立命的真功夫(1 / 2)

如果有人問你這樣的問題:你心中最為向往也最為恐懼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可能是:我將來能幹什麼。確實,做人難,首要難在安身立命。人生在世,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建功立業要養家……千難萬難,第一難確實就是如何給自己在這個擁擠的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位先生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回答了這個問題:“20年過去,向往已成昨日黃花,恐懼也灰飛煙滅。在人生坐標上,我的雙腳迂回曲折了那麼久那麼久終於立定了,我摸索得太久,付出得太多,從懂得發問‘我將來幹什麼’到‘我幹了什麼’,花去了將近20年的時間。20年的生命代價教給我一點訣竅,我願將它告訴現在的朋友,即讀懂一本書,精幹一件事。

18歲或許早一些,你差不多已經高中畢業,在人類高容量的知識庫裏,你算掃了盲。這個時刻,如果你上了大學,很好;沒上成,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具備了從各類書架上挑選適合你胃口的某一類專業性的書籍來閱讀的能力,也具備了尋師訪友的能耐。花上三四年時間,隻要真正下工夫,你完全可以把某類專業修學完畢。這時候,你的腳下有了一片堅實的土地。就在你自行修學的同時,你也許已經找到了一件謀生的事做。

你心中的將來或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當然你可以對你的現狀不滿意,完全可以,也應該,因為你還年輕。但千萬別太著急,也不要稍遇挫折就怨天尤人。記住,你已有一塊堅實的土地,因此,在你擁有的土地上‘打井’——就是將你已有的知識整理一下,選定其中一項知識來深入學習。這回你不是記憶性地學了,而是鑽研!當你把它完全給“看透”了,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智慧躍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你甚至可以找出某本書或某個知識、觀點的謬誤與紕漏。這時,你在某個學問領域就具備了討論、探索、發揮、創造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你可以幹點什麼了!

不必把專家、學者看得太神秘,他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有的人會說:我不愛讀書,不想做學問,不想做任何一個領域的哪個‘家’,那我該怎麼辦?怎麼辦?那可以去學做一件事。真學實幹。修汽車、煎大餅、畫畫、養花……可做的事太多了。你選一樣你喜愛又有相應條件的事,一心一意做去,哪怕刻印章,你學會了,做精了,世界的某個位置就屬於你的了。”

俗話說:“三十而立。”30歲建功立業可謂早,至於通常的安身立命,三十才立就嫌晚了一點。一個人在二十五六歲時如果還沒擁有相對穩定的職業,是會著急的。所以,務必在年輕時就得著眼於未來。不要荒廢時光,毋貪眼前之樂,年少時盡量多學點文化,打開眼界,拓寬思路,培訓智慧,年齡稍長後才有在生活的夾縫裏遊刃的資本。學習的過程中不要自卑自賤,也不要好高騖遠。人生在世,讀透了一部書抑或精幹一件事就不會心慌,就是有挫折,也隻是暫時的。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有一筆資本。年輕人是否想過,你的資本在哪裏?實際上,資本在你自己身上,隻要你肯努力、進取,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搞建築首先應當打圖樣,築路不能把材料隨地亂鋪,雕刻也不能隨意拿起石頭來亂刻一陣就能成功;同樣,做任何事都要先有一番計劃與準備不可,草率成就不了事業。社會上很少有在年輕時沒有打好基礎,到後來竟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般的成功者在晚年所獲得美滿的果實都是因為他們在年輕時就播下了勤奮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