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錫浩特山之旅(1 / 2)

此外,還有薩滿的助手,就是東北人常說的二神。

赫哲人崇拜的神很多,能知道多少動物,爬蟲,就有多少個神。崇拜的最高神是天神,它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常被供奉在神樹之上。凡是遇到很大的危險而得到平安的,或者患重病而痊愈,或者漁獵大豐收,都被認為是天神“恩都力”的保佑和恩賜,所以就許願祭祀天神。“三星神”也是備受尊敬的神,這個神赫哲語稱為“烏什卡”,人們認為它是清潔之神。人如果生了什麼病,就是觸犯了三星神,所以要請願,祈求消災保佑。若病愈,就要殺畜供,除祭天還願外,每季出獵之前或打獵回來,都要舉行家祭謝神。

赫哲人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是每年春季或秋季舉行的“跳路神”。“路神”,赫哲語稱為“烏斯珠耶”,意為求神保佑全村人財兩旺,幸福安康。

關於這個古老民俗的民風民俗有很多,因為他們生活在山中,常年過著漁獵日子,所以生活習慣也很淳樸。咱這裏先一筆帶過,一邊往下講您再一邊看。

錫赫特山其實並不遠,最早清朝時候還是隸屬吉林省,後來清政府跟沙俄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把現今黑龍江東側,朝鮮半島北側的一大片區域劃分給了俄國,現在那邊叫遠東。烏蘇裏江的源頭實際上現今就在黑龍江虎林市東側國境線外的錫赫特山中。

車越往黑龍江東岸走,外邊的景色也隨之變幻著,公路也變得顛簸起來。等車開進山區時早已是第二天半夜了,這邊少數民族很少,不像興安嶺那邊屬於重點旅遊開發區,這裏是中俄交界處,臨近著遠東敏感區域。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赫哲人,赫哲人在這裏生活的曆史恐怕比中國人和俄國人還要久,他們世世代代在烏蘇裏江沿岸靠著打漁為生,可追溯的曆史甚至要超過五百年。

無雙把車開到了山腳下停下,剩下的路隻能靠腳丫子量了,別的他不擔心,就是擔心巴雅拉教授如此年邁體能到底能堅持多久。

老爺子走下車,蒼白的頭發被山中暖暖的春風浮動,眸子中閃著一種對這片土地向往的神魄,曾經,若幹年的夢中,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都會出現在他的夢境中。這裏就是他們巴雅拉氏族的家鄉,這一別就是將近百年了。

放眼錫浩特山脈,除了有些區域被人工架上了電線杆子外,這裏的一切一切,包括草木都沒有變化過,跟他父親講述的一樣,跟他們家珍藏的老照片裏也是一樣的。

“到家了!”老教授擦了把眼淚感慨著。

“是的,您到家了,一百年前,這裏就是您的家鄉,錫浩特山腰緩緩流下的就是烏蘇裏江。教授,咱們怎麼走?”無雙問。

“能陪我先去祖宅看看嘛?也許赫哲人不會拆了它。”老爺子很懷舊。

“好啊,恐怕今夜咱們還真得找個地方睡覺,希望赫哲人給您留著,希望他們還能記得救主。”藍彩蝶攙著巴雅拉教授,三人一步步順著國境線穿越而來,走上了通向錫浩特山的崎嶇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