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舉很識趣的為了添了杯茶,一副乖學生的樣子坐在對麵。
柳三變接著道:“貢舉原本是每年一科的。到了太宗時,因伐北漢之戰時那一科沒能按時舉行,被延後了兩年才,你也知道,帝王行事,言出法隨,一舉一動皆有法度,這一搞就被當成了成例。從此每年一科的考試成了每三年一次。這考的內容也五花八門。計有《九經》、《五經》、《通禮》、《三史》、《三禮》、《三傳》、《學究》、《明法》、《明經》、《進士》等科。其中取士最多的,又數明經、進士二科。因此,報考這兩科的人也就最多了。”
高文舉插口問道:“這麼多科,我怎麼就聽過其中幾個?好像也沒碰到幾個報考別的科目的舉子啊。要是錄取比例差不多的話,報個別的科,不就很容易就中了?”
柳三變微微一笑:“你可知為何大家寧可擠在一起來考明經和進士,也不願意取巧考別的科麼?”
高文舉道:“莫不成是太難了?”
柳三變搖搖頭:“說難能有多難,隻要用點心思去鑽研,隻憑著那幾個冷門科目的錄取名額,恐怕是報名就鐵定錄取了。你可知道,今年五千多的舉子,幾乎全是考明經、進士二科的,聽說隻有不到十個人報了學究科,至於其他科目,竟連一個報名的都沒有?”
高文舉大是懊悔:“虧大了,早知道隨便報個科目,提著筆畫個豬頭,湊個數就成了,何苦和大家硬擠在一塊呢?”
柳三變大笑:“這其中有個原由。蓋因從其他科目取中之士,仕途都不怎麼平坦。有的甚至連個縣官都放不上,最後隻能每個月拿那幾鬥可憐的祿米。而明經、進士二科所取之人則仕途較好。至於說到做大官,從唐朝到眼下,數一數,所有能做到宰相高位的一品二品大員,全都是取自進士科的。”
高文舉恍然大悟:“還是前途要緊。難怪大家寧可落榜,擠著考進士,也不願意用豬頭輕鬆上位了。搞了半天,根兒在這裏呀。這我就明白了。得了,別說那些花稍的了,就說說要考進士是怎麼回事吧。”
柳三變道:“進士科主要考帖經、墨義和詩賦。這些玩意可都是你高大才子拿手的玩意。前後一共考三天,進了門就不能再出來了,一直要到考完試才能出門。”
高文舉點點頭:“得了,這我就明白了。”心裏對這科舉多少有些看不起,這比當年的高考可要輕鬆多了,不過就是三場考試而已,隻是這整整三天的囚徒生活不知道要如何打發才是最要緊的。
接下來的兩天,高文舉沒有和其他那些臨時抱佛腳的舉子們一樣埋頭苦讀,反而和兩個木匠一起鑽到院子裏搗鼓個不停。聽到消息的柳三變也隻能笑著搖搖頭,對那天高文舉一本正經向自己打聽科舉的事情多少有些迷糊了,最後隻能把這事歸結於趙嵐那天回家去了,他心中空虛,一時無聊跑去和自己聊天解悶了,卻也不願意再在此事上和他糾纏,每天除了溫書之外,就是和謝玉英整理樂府詞譜。
八月八日,三年一度的秋闈正式開始了。自寅時起,開封城中就熱鬧了起來。五千多舉子帶著自己的隨從書僮向著考場的所在地,貢院方向趕去。一時之間,整個開封府的大街小巷中,到處都是燈籠火把,這些舉子們,將開封城,提前叫醒了。
城中各衙門和城防司各處,都早早接到了通知,今日要比平常早一個時辰開門,以接應可能住在城外的舉子們。
高文舉和柳三變也早早起了床,在吃過謝玉英親手做的早餐之後,兩人在許大元和許猛的陪同下,喊過朱家兄弟,與客棧中的莫玄飛等人會合,一起加入了趕考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