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來聽聽,我看看跟我們有什麼區別。”
“在公立醫院做醫生的時候,我們跟患者除了醫院必需的接觸外,是不會有其他任何交集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做的基本就是看病、手術、查房這些,對吧?”
馬曉東點頭,稱確實如此。
“我們現在可能更多的價值是體現在服務上,醫療的本質不該是處理問題,而應是解決現在的問題並有效地讓患者保持健康。你看我的病人,我都是如何管理的。”樂飛在電腦上打開一個管理係統,馬曉東驚訝地發現,任何一個病患,從接觸這家醫院開始,所有的點滴都記錄得一清二楚,治療過程、康複情況、其他病史、健康狀況,甚至根據病情及健康狀況設定的數次回訪,都十分詳細。
馬曉東目瞪口呆:“這些都是需要醫生來做的嗎?”
“當然,不然你覺得光是醫院環境、設備比公立醫院好,患者就能認可了?還是那句老話,就是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我們這裏得到了最好的照顧,醫患是真正平等的關係。我的很多病人都成了我的朋友,因為在我不斷地關懷他們的身心健康的過程中,我們建立了真實的感情,他們樂意將自己的健康交付於我,信任我,並理解我。”
“那麼,有沒有什麼你不能適應的壞處呢?”馬曉東自然知道凡事有利必有弊。
“當然,比如我每天都忙得跟條狗似的,雖然我一個月看的病人還沒過去一周多。另外,病人越信任我,我內心的責任感就越強,跟愛著一個妹子那種感覺差不多,人家越相信你,你越害怕不能給她最好的。再有,有很多建議變為現實就需要花錢,跟患者溝通時,在公立醫院從來沒考慮過這種問題,我隻管下我的醫囑,板著臉交給病人,他們願意不願意治療、交不交得起費用那是他們自己的事。但是在我們這邊我很難不考慮,因為一旦跟病人像朋友似的,讓朋友花錢就成了一件難為情的事。”樂飛如數家珍地羅列著各種“比如”。
馬曉東翻翻白眼:“你現在是不是在冒充聖父呢!”
樂飛哈哈大笑:“哥本來就是白衣天使好不好!現在正朝著暖男型白衣天使過渡。”
馬曉東故意做嘔吐狀,但是也十分喜歡跟大學同學這樣活潑地交流,昨天還覺得自己已經是中老年男人,今天忽然有年輕了許多的感覺。
年輕不是年齡,是心理狀態,有的人25歲已經遲暮,有的人52歲還如同一輪朝陽,燦爛地照耀著大地,溫暖著周圍的人們。
馬曉東在北京待了三天,參觀了醫院的每個角落,病房、手術室,仔細觀察了醫院內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流程,病人的看病流程、住院情況,甚至清潔工的工作狀態都認真研究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民營醫院最大的特征是具備活力及大家都很把病人放在心裏。馬曉東也能看懂民營醫院的醫療理念有兩個分支糾纏,一個是資本逐利的本能,一個是醫療行業特有的服務患者的初心,這兩種似乎矛盾的理念折磨著民營醫療的經營者。資本都是嗜血的,一旦資本逐利的本能在醫院這種地方占據了絕對優勢,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馬曉東看到及感悟到的更多的是好的一麵,利潤刺激著醫務人員更加優質地去服務,也有更多的機會安排大家去學習先進技術;經營者們小心翼翼地控製著資本的嗜血性,他們除了業務的煩惱外,最大的煩惱便是如何平衡這兩種矛盾。
最後一天,樂飛安排馬曉東和醫院的總經理尋總見麵。尋總很年輕,比馬曉東他們大不了兩歲,福建籍,對於馬曉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一再邀請馬曉東加入。馬曉東對於這位醫院高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散發出這樣一種特質,一看便是商人的那種特質。他並非醫學專業人才,但是對醫療現狀了如指掌,並非科班院校出身,但管理理念非常到位,對於醫院如何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來壯大醫院,需要什麼樣的服務來讓醫院可持續發展,需要什麼樣的運營管理使醫院的所有成員都能工作得幸福,都侃侃而談。是的,民營醫院的辦院模式,是拿醫院做一個企業,實行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而業務,設立業務院長及行政院長,才是技術管理人才,馬曉東算是長見識了!
這趟考察,令馬曉東徹底下了決心,投身於波瀾壯闊的民營醫療事業。活力,對,那份活力,無論醫生還是職業經理人,他們的灼灼目光像星星之火,隨時有可以燎原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