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異國他鄉的迷夢(1 / 2)

古人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有一項就是他鄉遇故知。離開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事一個既陌生又似乎熟悉的行業,即使能夠把內心的暗流湧動波瀾不驚地深深掩埋,心裏也一樣會空落落的。無論如何,在他鄉異地遇到深刻理解自己、幫助自己的人,那種欣喜像是撥開迷霧見晴天!

韓國,在“韓流”席卷中國N年後的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對於韓國至少有這麼兩個了解:整容業發達,韓劇唯美。馬曉東在沒有加入這個行業之前,是沒有這個概念的,當初也不懂陳建華送自己到韓國進修是為什麼。

懷著巨大的學習熱忱,馬曉東去了韓國一個知名的整形外科FF進修。馬曉東對於韓國無甚了解,甚至不知道韓國整形技術究竟在世界上占什麼樣的地位。

馬曉東所去的韓國醫院規模比起中國的醫院簡直就隻能算診所,但是在韓國本土又算是大型醫院,韓國的房子真的太小太小了。去韓國整形的中國人挺多,基本上都是有錢人,費用高昂得令人咋舌,但是依然客似雲來。許多醫院包括馬曉東進修的這所醫院都配備了中國護士,因此他在這裏並未產生溝通上的不暢。

韓國FF整形外科與陳建華的醫院是聯盟關係,本院的韓國醫生會定期去陳建華的LM整形外科進行學術交流,並接受幾台預約手術。這個業務對於那些喜歡韓式整形但是懶得來回跑的客人非常方便,因此很受她們歡迎。

FF整形外科位於首爾,說起首爾,馬曉東覺得跟中國的大縣城似的,頂多幹淨點,與中國的北京和上海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吃的也極其樸素,肉食、水果什麼的都狂貴無比,每天泡菜泡菜泡菜,一到吃飯(醫院的工作餐)的時間,馬曉東不用想就知道肯定又是一撮酸不拉唧的泡菜加條光溜溜的魚。但是人家韓劇拍得又是那麼高大上,馬曉東待了段時間後,總算明白了韓劇為什麼那樣浪漫唯美的真諦。

這是一個講究細節的國家,女人們從小到老都收拾得十分精致,從發型到服裝搭配,從化妝到風情的賣弄,整形美容跟日常化妝一樣,屬於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房子很小但是裝飾精致,禮物再便宜也包裝得精美無比。

馬曉東最後得出結論,並非韓國的整形醫學技術多麼發達,而是他們注重細節的態度和對於追求美持支持的態度打動人心。另外,這裏的服務水準也是相當出色。顧客在如沐春風的狀態下接受美容手術,心理感受度很高。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馬曉東第一天來,院長接待時吩咐秘書:“請給馬醫生一杯好喝的茶!”

馬曉東當時內心是十分疑惑的,好喝的茶?是指更貴的茶嗎?

隨著在醫院的融入,他發現所有的人都是這樣,說到某種行為一定會加上修飾定語,例如隨手給護士帶了點心,對方一定會笑容燦爛地說:“謝謝,我一定會好好吃的!”

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十分友善,從未聽醫生問起過一句“你為什麼要整形?”而是客觀地分析你需不需要整形,手術後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和你自己的預期是否有差異,都會說得十分明白,幾乎沒有看見過醫生誇誇其談或者不耐煩、厭惡的表現。

嗯,怎麼說呢?應該是說醫療從業人員完整地融入了服務業的素養,並未因為自己是專業人員而高高在上。

韓國的外科手法並不能說優於國內,普通醫學外科技術,大家其實是差不多的。韓國的優勢在於細膩及耐心,小小的手術器械、細到極致的縫線、繡花一般的縫合手法……這些細節才是優勢。其實所有的專業人員都知道,縫合的手法對於愈合後的狀態有很大的因果作用,但是由於國內醫院少,醫生工作量奇大,一般來說,都會采取速度快一些的手術方式,這個才是真正的差別所在,說到底就是粗糙與精細的區別!

馬曉東在這裏開始了認真的學習,院長安排他隨機上台,就是說隻要狀態好,就可以給人做副手。和馬曉東固定搭檔的一名護士是一個叫楊思明的中國女孩,既作為工作助手,也作為他的學習翻譯。楊思明在FF整形外科也才六個月,國內護士學校畢業,隨老公在韓國定居已三年,韓語說得十分流利,外形上看上去十分能與當地女性融合,約莫一米六五的個頭,皮膚很白,長而卷曲的頭發,菱角般的嘴唇。她性格活潑,工作也十分積極,在醫院屬於很受歡迎的明星員工。

馬曉東屬於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巨變,雖然已經三十多了,但是一開始也極其不適應。最開始他很害怕接待患者,對了,在整形外科,醫生所服務的並不稱為患者,而是稱為求美者,女性比例遠遠高於男性。在韓國,女性從成年開始各種大小手術實在太平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