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國家名稱(1 / 3)

“英國”的由來

英國的正式名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和王國”,簡稱“聯合王國”。通常人們把英國稱為England,其實這個詞的確切含義是“英格蘭”,英國本土的一部分。但由於它簡潔易記朗朗上口,這種叫法及寫法已被世人所接受。其實這三個名字所指的都是“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此外在曆史書中還可以看到另一名稱“大英帝國”,這是以英國本土為中心包括海外殖民地的總稱。由於殖民地紛紛獨立,於是大英帝國解體。今天英國還保持著一種由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形式“英聯邦”,不過它已名存實亡,英國政府有的隻是調度會議權而已。英國古代的名稱是Britania,這是一個地道的羅馬語。

“新西蘭”的由來

新西蘭位於大洋洲,同澳大利亞隔海相望,是世界上說英語的國家之一。新西蘭國名的由來與荷蘭的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有密切的關係。

17世紀以前,新西蘭的居民是毛利人。毛利人把這片土地稱為“奧蒂羅”,意思是“白雲連綿的土地”。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島國。他認為這個地方與荷蘭的澤蘭省十分相似,便把它稱為“新澤西”,意為“新的海中陸地”。後來,大批的英國移民湧到這兒。漸漸地,“新澤西”就成為“新西蘭”了。

“美國”的由來

1776年9月一個夜晚,北美大陸軍的營火旁,托馬斯·潘恩在揮筆撰文,“潘恩先生”,一個大漢的手按在他的肩上。“華盛頓將軍!”“我來檢查一下軍需品的供應。我指的是文字,不是子彈!”將軍話中帶著幽默。潘恩把文稿遞給華盛頓。“這是考驗人們靈魂的時刻。風華正茂的軍人,光彩照人的愛國者”,將軍反複朗誦著。“你寫完了,給我一份。在這場戰役結束以前,我需要用這篇文章。”將軍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

聖誕節前,潘恩的《危機》第一章印製出來送到前線。12月25日黃昏,華盛頓把部隊集合在特拉華河前沿陣地上,演出了軍事史上最光輝的一幕。每組由一名軍官,在凜冽的蒼穹下向士兵們宣讀潘恩的《危機》。全場傾聽那鏗鏘有力的詞句,場麵感人,接著,士兵們擁上船隻,渡過大河,神兵天降似地突然降臨在酩酊大醉的英軍麵前,一舉擊潰英軍。這一仗激勵了北美殖民地革命的信心。

在七年獨立戰爭中,潘恩通過《危機》這本文集把政治宣傳小冊子變成震撼人心的有力工具,成為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危機》的第二篇文章第一次創造了這個新國家的名字,他寫道:“美利堅合眾國將在世界上和曆史上同大不列顛王國一樣的壯麗。”潘恩不僅在幫助這個新國家的誕生上盡了一份力,而且還是它的命名者。

“加拿大”的由來

1534年,一個法國人率領一支艦隊來到北美洲一個海灣。他們沿海灣向內陸駛去,發現正行駛在一條大河上,就把這條河定名為聖勞倫斯河。在航行中,他們發現岸上有印第安人的茅屋,於是就登岸。印第安人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法國人問這是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印第安人不懂他們的話,以為在問他們的村莊,便隨口回答:“加拿大。”印第安語中“加拿大”是村莊意思,於是,“加拿大”就成了國名。

“法國”的由來

法國(France)又譯法蘭西,公元前五世紀,今法國境內大部分為高盧人(凱爾特人的自稱)所居住,故學者將這一土地稱高盧,公元三世紀末,散居在萊茵河下遊的日耳曼族法蘭克越過萊茵河入侵高盧。五世紀末,法蘭克一部落首領克洛維占領了北方高盧,成為法蘭克國王。法國國名來源於法蘭克國王名。Frank在日耳曼語中原意為自由的,今France是從拉丁文Francia演變而來。

“澳大利亞”的由來

“澳大利亞”源於拉丁語中“Australis”一詞,意為南方,指赤道以南的陸地和海洋。公元2世紀,古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認為,在赤道與南極之間,應該有一塊巨大的南方大陸存在,才能與北半球的大陸保持平衡。他把這一塊想像中的南方大陸繪入了地圖,古拉丁語意為“未知的南方陸地”。

1531年,法國製圖學家奧尤斯·菲納在其繪製的世界地圖中,也畫出了假想在地球南半部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