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是孩子生命的第一個裏程碑
迄今為止在心理學領域產生最大影響的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兒童個性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1. 口唇期,0~1歲,吃奶和吸吮給兒童帶來最大滿足。
2. 肛門期,2~3歲,排泄給兒童帶來最大快樂。
3. 性器期,3~6歲,這是一個激動不安的時期,性器是兒童快樂和滿足的主要來源。男孩子出現戀母情結,因此極力模仿父親,以父親自居;女孩子出現戀父情結,開始想吸引異性的注意力。
4. 潛伏期,7~11歲,內部驅力投入到學校學習和大運動量遊戲中去。
5. 生殖期,12歲以後,主要活動是建立友誼,謀求職業,求愛和結婚。
弗洛伊德認為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不是沒有道理的。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定,在3~4歲的孩子中,男孩的戀母情結和女孩的戀父情結表現相當普遍。而在此之前,這些特征就不明顯,在此之後,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
所以在心理學界,人們把3歲左右稱為孩子生長發育的一個關鍵時期。
3歲孩子的生長發育標準
孩子正式步入3歲時,體形已經變得頎長,徹底告別了胖乎乎、大腦袋的小嬰孩形象。現在靈活好動,小手發育也逐步完善,可以自己剪貼、係帶。
3歲是孩子身體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與3歲前相比,3歲的孩子在身體特征上體現了一係列的變化。
3歲時男孩的身體特征:
身高(cm):86.3~109.4,平均97.5。
體重(kg):10.61~20.64,平均14.65。
頭圍(cm):45.7~53.5,平均49.6。
3歲時女孩的身體特征:
身高(cm):85.4~108.1,平均96.3。
體重(kg):10.23~20.10,平均14.13。
頭圍(cm):44.8-52.6,平均48.5。
幾乎每個媽媽都有定期為孩子量身高的習慣,看著那條紅色的身高線一點一點往上提升,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懷裏的小孩子一點點長高,慢慢長成少年、青年,每個媽媽的心裏都充滿喜悅。
那麼,孩子是怎樣長高的呢?
科學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青春期,是人長高的兩個高峰期。人從出生至成年體格的長成,其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出生至2歲時共長28厘米,其中在4個月以前、5~12個月、1~2歲這3個年齡段各完成1\/3。2歲前營養對生長的影響遠超過遺傳因素,年齡越小越是如此。2歲後至青春期前,每年勻速長5~7厘米,直至青春期第2次加速。換言之,一個身高170厘米的成人,其身高1\/3以上是在出生至2歲形成的。
所以說,3歲前如受到營養、疾病或藥物等有害因素的影響,其對身高的損害將大大超過3歲後。
3歲孩子的智力發育特征
3歲的孩子是長身體長智力的關鍵時期,不僅在身體發育上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而且在智力發育上也表現出了明顯的特征。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1. 身體運動與控製:能雙腿蹦,蹦時可以離開地麵。
2. 探索與操作:孩子能夠用積木搭出門的形狀。
3. 語言:孩子喜歡問問題,例如: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4. 社會適應:孩子會自己刷牙了。
此時的孩子能繞開行進中的障礙物跑到你的跟前;當你站在孩子對麵不少於1.8米遠的地方時,他能把皮球比較準確地扔給你了。
孩子能正確地區分大小不同的東西;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區分性別;會用積木獨立完成搭多層高塔,能用繩子將各式各樣、大小各異的珠子串起來;還能獨立地用勺子攪動杯中的液體。
這時的孩子能使用“我”“我的”代替自己的名字,能夠將自己的姓和名分開說;還能對一些日常動作進行命名;帶孩子去一趟公園或超市,回來後孩子就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次簡單的經曆。
孩子能模仿大人隨著音樂拍手、踏步、前進,也可以伴著音樂自由跳舞或做出有節律的動作;能和媽媽一起有韻律地說出他會的兒歌或歌謠;參加需要與其他孩子一起等待輪流進行的遊戲時,能遵守輪流排隊的規則;會主動向熟悉的人問聲好。
3歲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但事實和虛構尚不能分清,孩子的好奇心這個階段也會爆發,父母耐心解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的認知能力就會飛速發展。
“3歲看大”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表明,3歲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一個人出生時大腦重量隻有370克,到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到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而到了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開始變慢了。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試驗觀察,以考察3歲幼兒期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
他們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經過一番調查分析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當到2003年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對他們進行了調查。他與他們進行了麵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
調查結果顯示,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卡斯比教授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了總結,於2005年對外界發表了報告演說,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和轟動,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