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外王——以愛服人(14)(1 / 3)

66經營規模的收斂與擴充。把規模做大以獲得規模效益,這是許多經營者的共識。但有些人把規模做大了,甚至成了行業的排頭兵,卻並沒有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從頂峰上再摔下來從此消聲匿跡的經營者也非晨星。排除客觀因素,從經營者的主觀因素看,隻顧開拓,不顧休整;隻顧進取,不顧防守恐怕是失敗主因。有一家酒廠靠巨額投標中央電視台做黃金段廣告,銷售額由每月一千萬元上升到二、三億元,生產能力上不去,於是四處收購別人的酒基勾兌出售,造成質量低劣、銷售銳減,企業虧損嚴重,被迫停產。另一家保健品公司依靠強勢廣告和猛增銷售網點,使年銷售額突破三十億元,但由於產品本身技術含量低、缺乏實際功效,消費者投訴不止,結果一夜之間信譽掃地,銷售網點作鳥獸散。按照無為的原理,經營者追求的功利應是長遠功利而不是一時功利,是實際功利而不是名義功利。而一味追求規模的人卻往往顧了一時而丟了長遠,求了虛名而招了實禍。有的經營者一個項目還沒有做出效益,又不停地上新項目,每個項目都被認為是好項目,但每個項目都隻有好的可行性而沒有看到好的現實性。有的企業為擴大規模而忽略了管理基礎,投入多產出少,付出多收益少,浪費現象和管理上的漏洞增多,給不法之徒造成了可乘之機。結果辛辛苦苦擴大的一點經營成果除了付銀行利息就是被“功臣”們揮霍和讓“社鼠”挖擠一空。等到經營者本人清醒過來時,興旺發達已成了昨日黃花,重新起步又麵臨著舊局難收的巨大困難。誠然,經營家的血管裏流淌著擴張的血液,冒出一點野心並不奇怪。但理智告訴我們:衝動帶來的可能是荒唐。隻有適度的規模才能帶來實際功利、長遠功利。“將欲擴之,必先斂之;將欲攻之,必先守之”。老祖宗早就發出了告誡。在動擴張念頭時,何不重溫道家“三寶”,在自身“收斂”、“節儉”、“結構性調整”上多動一些腦筋?

67經營結構的分與合。市場經濟是自由競爭的經濟。有競爭就會有分割,有聯合、兼並。但是不是所有經營者都要采用諸如“劃小核算單位”、“強強聯合”的途徑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然。擺在我們麵前的事實是:一些相對穩定的企業比一些處在“分”與“合”折騰中的企業競爭能力強得多,經濟效益好得多。有的經營者經營一家企業得心應手,後來出於“趕潮流”的心態,聽信了行業領導、地方首長的遊說,輕率地購進另一家企業或兼並另一家企業後卻連自己經營的原有企業都被拖垮了。有的大中型企業“強強聯合”後並沒有改變產品壽命周期已到衰退期、市場需求總量逐年遞減的總趨勢,不僅沒有帶來“1+1=3”的好運,還同時削弱了竟爭狀態下給雙方帶來的壓力和動力。看來,“分”與“合”正如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一樣,要講自覺自願和感情緣份。“得之,我運;不得,我命。”千萬不可強求或攀緣。而且談愛歸談愛,結婚就可能成為愛情的墳墓。對於傳統產業的經營者來說,既然麵臨著“分”與“合”的抉擇,也許就接近了“抱”與“棄”的邊緣。聖經上說,與其用新布料去縫補一件舊衣裳,還不如用它做一件新衣裳。把花在老產業增增減減上的精力用於新產品的無中生有,也許功利價值要高得多。

68經營者自身價值的舍與得。老子《道德經》又名《德道經》,“德”,是萬事萬物所呈現出來的“道”的特征。經營者的經營成果是他的產品。產品又是經營者的價值載體。經營者價值的“得”自然而然地隨產品的成熟壯大而體現出來。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經營者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中,必然要丟掉一些與產品無關的東西,如政治權力、情欲的追求、虛榮心的滿足等等。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將初獲成功的事業帶入死胡同。如有的在開局得手之後,沒有及時“變招”將“關係經營”轉向“實力經營”,多年沒有確定一個可供持續發展的主導型產品;有的熱衷虛名,為得到一個什麼“家”的稱號不惜浪費巨資,重用虛浮圖名之輩和是非之徒而不重視務實型人才,造成了內部的分崩離析;有的受政治誘惑和非經濟幹擾,陷入了地方派係鬥爭而使自己經營的企業、事業受到嚴重困擾不能自主發展;還有的被過強的欲望(如財產獨占欲、女色、毒品等)所惑,丟下事業步入歧途,結果不僅事業受挫,而且家庭破裂,夥伴成仇,兄弟反目……不懂“舍”“得”道理的人,雖也曾有一得之樂,但過後卻多為付出的慘重代價、失去的自身價值而深深後悔。莊子曾用一個“累”字說盡“人道有為”之弊。曹雪芹老先生則將這個“累”字作了另外一種表述:“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事實不正是這樣嗎?

69老子哲學過去曆代被統治者奉為“人君南麵之術”。溯其根由,乃在於它直接抓住了事物紛紜變化的本根——“靜”。

老子和莊子都認為虛靜是大自然的本性。君王駕馭錯綜複雜的局麵,需要有能量,能量從自身的能力來,能力從知識來,知識從智慧來,而智慧隻能從靜養來。當人的心神寧靜到與大自然一體,可以感悟到“天籟”、“地籟”等自然界信息的律動時,他的所思所慮便能與自然之本性相符而無所不善無所不周。思慮完備後決定的天下大事就能無往不宜、無往不勝。同時,虛靜養智也使人的身體處於“營魄抱一”、“專氣致柔”的陰陽平衡狀態,和順之氣油然而生。正因為如此,虛靜養智,以靜製動便成為君王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