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作為小老板,隻要比別人多一些努力,就會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抓住競爭對手的弱點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的福州阜康錢莊分號開張不久,就和當地的會首元昌盛錢莊的老板盧俊輝產生了矛盾。於是,盧俊輝憑借自己錢莊長期積累的信用,想擠垮新來的阜康錢莊。無奈之下,胡雪岩出手還擊,由於出手狠毒,不久,元昌盛錢莊就一敗塗地了。

錢莊同業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各家發出的銀票可以相互兌現,藉以支持信用,除非某家錢莊瀕臨倒閉,失去信用,大家才能拒收這家錢莊的銀票,以免造成損失。

盧俊輝為了打擊胡雪岩,不顧同行協議,決定單獨拒收阜康的銀票,動搖胡雪岩的信用。盧俊輝認為,阜康新開張,立足未穩,福州人尚不知道它信用如何,來這麼一手,必然壞它名聲,讓它永無出頭之日,又少一名競爭者。

第二天,元昌盛開門不久,有位茶商持一張5000兩的阜康銀票,到櫃上要求兌換現銀,盧俊輝聽說後,接過銀票反複看了許久,拒收了這張銀票。

茶商大驚,盧俊輝解釋道:這兩年阜康信用不佳,不得不防。

茶商拿著銀票悻悻而去,聽說福州新設了阜康分號,立刻找上門去興師問罪。

胡雪岩吃了一驚,頓感事態嚴重。元昌盛是福州老字號錢莊,信用足本錢厚,若拒收阜康銀票,消息流傳世間,立刻會引起軒然大波。大凡錢莊生意,一旦出現信用危機,無論當事人費多少口舌辯解,都無濟於事。況且,因戰亂年代,風雨飄搖,常有錢莊老板攜財外逃,宣布破產,坑苦了許多存戶,所以一有風吹草動,便如同雪崩一般,引起擠兌風潮。那情景,即使錢莊有足夠銀子應付擠兌,信用也會慘遭打擊,一跌倒,永遠爬不起來。故而錢莊生意之大忌,就在於拒收銀票。

胡雪岩當機立斷,好言安慰茶商,抬出5000兩新鑄的足色官製銀錠,另外按一分二利息加倍奉送。茶商既得厚利,同意保持緘默,不向外麵傳布。

送走茶商,胡雪岩苦苦思索對付之策。隻用了半個時辰,胡雪岩便想好了全部策略,對付盧俊輝這樣的毛頭小子,他自信勝算在握,並非太難。搞垮對方的方法並不複雜,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錢莊之間的競爭,爭的是本錢,爭的是信用,誰家存銀足,便處之泰然,風雨不動;誰本小信用差,便處下風守勢,不堪一擊。

胡雪岩急於要弄明白元昌盛錢莊現在的本錢究竟有多大?發出的銀票有多少?兩者之間的差額如何?這是錢莊的機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胡雪岩決心弄到對方機密,再作打算。

胡雪岩親自出馬,像老練獵手,明察暗訪,尋找獵物。

元昌盛夥計趙德貴,近來心緒煩亂,愁眉不展。他賭運奇差,連連告負,已欠債累累,一身賭賬。

胡雪岩獲悉後立刻設計使他成為自己在元昌盛的內線。

幾天後,對手的情況,胡雪岩了如指掌。

元昌盛現有存銀50萬兩,卻開出幾近百萬兩銀票,空頭銀票多出40萬兩,這是十分危險的經營方式。倘若發生擠兌現象,存戶們把全部銀票拿到櫃上兌現,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閉破產。

胡雪岩暗暗叫好:真乃天助我也!他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目前尚有70萬兩現銀的可調,隻要設法收集元昌盛70萬兩銀票,便掌握了對手的命運,扼住了盧俊輝的咽喉:隻要高興,隨時用勁一勒,對方便嗚呼哀哉!

胡雪岩立即行動,調集頭寸,收購元昌盛銀票,一切有條不紊,暗中進行。而盧俊輝尚蒙在鼓中,全然無覺察。

元昌盛的銀票尚未收集夠數,盧俊輝又做出一項加速自己破產的蠢舉。他不知道胡雪岩正在囤集自己的銀票,反而見存戶少有兌現,錢莊存銀白白放在庫中未免可惜,便取出20萬兩現銀,籌辦開設一家賭場。致使元昌盛庫中能兌現的銀子僅30來萬兩,隻夠應付日常業務,到了十分危險的程度。

趙德貴及時送來消息,令胡雪岩大喜過望。他數數手中掌握的元昌盛銀票,已有50萬兩之多,憑著這些銀票,可以輕而易舉擊敗對手,令盧俊輝敗走麥城。

沒過兩天。元昌盛櫃上忽然來了一批主顧,手持銀票,要求提現銀,一天之中,顧客提走20萬兩庫銀。盧俊輝聽夥計報告,以為偶然現象,並不在意。誰知第二天,更多的顧客蜂擁而至,紛紛揮舞手中銀票提現,沒等盧俊輝反應過來,庫銀已提取一空。

盧俊輝明白事態嚴重,連忙向同行各家錢莊告貸,請求援手支撐局麵。但他平常少年得誌,飛揚跋扈慣了,人緣極差,大家隻是袖手旁觀看熱鬧,並無行動。

元昌盛門前鬧哄哄一片,不能兌現的顧客罵聲不絕,義憤填膺。盧俊輝叫夥計關了店門,縮頭烏龜一般不敢露麵,眼看事情將要鬧大,官府已派人來錢莊彈壓,聲言錢莊老板若不拿出銀子平息民憤,將按律治罪,抄家拍賣。那將意味著錢莊老板被流放,妻兒被拍賣為奴,最終落個家破人亡的殘局。

盧俊輝思前想後,唯有把店麵抵押給他人,錢莊易主,才可免禍。但同行錢莊總經理誰也不願多事,隻隔岸觀火,做壁上觀。這時候,胡雪岩翩然而至,他同盧俊輝談妥,以接收元昌盛銀票為條件,接管錢莊鋪麵,並當場向顧客宣布:凡元昌盛銀票,均可到阜康分號兌現,絕不拖欠分毫。持銀票的顧客大多係胡雪岩有意安排而來,聽他如此說,一哄而散。一場風波,頓時雲開霧散。

接著便清盤,元昌盛房屋家具,小到一根鐵釘,俱一一作價。算到後來,盧俊輝隻剩一身便服,狼狽滾出莊門。一場富貴夢,終究成黃粱夢。

胡雪岩則名正言順,將阜康分號搬進元昌盛舊址。

胡雪岩的出手似心狠手辣,但這是建立在盧俊輝打破同業默契,蓄意打擊自己的基礎上的。而胡雪岩在商戰中收買對方的雇員來了解情報,抓住對手弱點做文章,也給了我們啟示。

打敗競爭對手自己的日子才會好過,這是一個頂淺顯的生意經,這樣的生意經,一般的商人都會念。但是能死抓住對方的弱點取得競爭優勢,就遠非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了。要想打敗競爭對手,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弱點,這就要求有人能提供商業情報,將對手的各種資料源源不斷地送到自己手中。

其次,如何出手。這就要考慮是徹底打敗對方還是局部生意的爭奪,必須周密布署,然後才能一擊必中。否則,對方有心提防,對自身弱點加以防範,效果就不明顯了。

最後,還要注意整個大環境的影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商戰中,若是憑借信息靈通,抓住對手弱點,肆意攻擊,不加收斂,則有可能引起眾怒,造成自己在商場上的孤立,那樣的結果隻能是得不償失。

在成功的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要麼不做,要做,就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重點突破。

改變思路,取得競爭勝利

艾倫-萊恩出生於英國,他17歲進入伯父開辦的鮑得利-希德出版社工作。伯父去世後,萊恩繼承了伯父的事業。1935年,他出任該出版社董事。

這時,出版社已是舉步維艱。為了使伯父創辦的這項事業不致在自己的手中夭折,萊恩苦苦思索著,他知道:隻有另辟蹊徑,才能柳暗花明。

說來也巧,有一天,萊思在一個候車室的書攤旁無目的地閑逛,他突然發現,書攤上除了高價新版書、再版小說和庸俗讀物外,幾乎沒有可看的書。

這一偶然的發現觸發了萊恩的靈感,一個大膽的設想猛然浮現在腦海:出版價格低廉的平裝書,肯定能賺大錢!

原來,當時英國的新版書都是精裝本,價格很貴,普通民眾根本買不起,萊恩堅信,價格低廉的平裝書肯定會受他們的歡迎。於是,他立即製定了出版廉價係列叢書的計劃。

萊恩的舉措在英國出版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行們議論紛紛,都說他這不僅是自我毀滅,而且也將會使整個書業界受到嚴重的影響,就連萊恩的兩個弟弟也對他的計劃表示懷疑。但萊思認定這是他的企業走出困境的唯一生路,他最終說服弟弟,使這項擔風險的計劃得以實行。

萊恩決定出版的第一套係列叢書包括10本,全部采用平裝,並縮小規格。與精裝書相比,不但節省了封麵製作的成本,而且由於縮小規格而節省了紙張。再加上萊恩決定以購買再版圖書重印權的方式出版這10本書(許多出版商都願意以較低的價格將自己的圖書再版權出售給萊思,因為他們認為萊恩這無疑是把錢往水裏拋,大大降低了成本費。萊恩把每本書的價錢壓到6便士。這樣,人們隻要節省6根香煙,就可以購買一本書。

為了吸引讀者,萊恩為這套書設計了一個惹人喜愛的標誌物,每本書的封麵上都繪有一隻翹首站立的小企鵝,它黑白相間,站立於橢圓形的圈內,栩栩如生。萊恩為這套書起名為《企鵝叢書》。萊恩還用顏色表示圖書的類別:紫色為劇本,橘紅色為小說,淺藍色為傳記,綠色為偵探類,灰色為時事政治讀物,黃色為其他類別。經過這一係列改革嚐試,萊恩推出的這套書,不僅裝訂簡單、字跡工整,而且色彩鮮豔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這樣廉價的書必須薄利多銷。萊恩心裏清楚:隻有每本書的銷售量達到17500冊以上,才能保住本錢。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傳、推銷。

1936年7月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第一批10卷本《企鵝叢書》正式問世。不到半年時間,這套書就銷售了100萬冊,萊恩成功了。

1936年元旦,企鵝圖書公司宣告成立。此後,該公司一直堅持薄利多銷、為大眾服務的原則。企鵝圖書公司壟斷英國平裝書市場20多年,在出版界引發了一場革命。目前,企鵝圖書公司已經成為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平裝書出版社,艾倫-萊恩也被推崇為英國平裝書革命之父。

在商業化的社會,每個人都希望能夠發財致富,按照大家都能夠想到的方法或者思路,很難取得成功。隻有改變思路,與常人不同,甚至於相反,常常能夠出人意料,獲得成功。

競爭有利於看清自己

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碌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吐故納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許多人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異己,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其實仔細想一想,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而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危機四伏的感覺,它會激發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誌。

十幾年前,江國良以私人身份,加入到對口支援西部的行列,在那裏,江國良創立了泉淩啤酒,在廣闊的西部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十幾年過去了,環顧最初一起到涪陵參加對口支援的20多家浙江企業,大部分已黯然東歸,隻剩下泉淩啤酒和娃哈哈兩家,但是江國良毫無倦色,仍繼續著自己的事業。

泉淩啤酒的產量從10年前的3000噸,到現在的3萬噸,對於泉淩啤酒來說是一個飛躍,但是它仍舊是一個小企業,麵臨著激烈的競爭,江國良一直堅信這樣的道理--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活法。江國良認為無論自己企業的產量規模有多大,節約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做到的。

在激烈的競爭中,江國良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漸總結出小的啤酒企業能夠生存下去的原因:一是要做精品;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則就沒法贏得市場,就無法生存。

在嚴峻的形勢下,江國良一點也不敢懈怠。針對自己的不足,為了把自己的產品做精,從澳大利亞進口優質麥芽,從德國進口酵母菌種,還特地從德國請來釀酒師,從大的啤酒公司請來品酒師。同時,江國良與德國鐳諾啤酒公司的長期合作,讓泉淩啤酒的精品與特色之路越走越寬。泉淩的黑啤酒,泉淩的螺旋藻啤酒,都成了江國良的得意之作。這樣就使他的泉淩啤酒一直在整個三峽庫區保持良好的銷路和聲譽。

總結自己之所以能夠在lO年的浪潮中屹立不倒,江國良認為當時三個月紮實的市場調查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一點,便是他認為自己在激烈的競爭當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及時加以改正。是競爭讓他看清了自己,時刻保持警惕,不會睡著。

對手所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危機和鬥爭。同時還能激發我們求生和求勝之心的動力。善待你的對手吧!千萬別把他當成敵人,而應該把他當做你的一劑強心針,一部推進器,一個加力擋。一條警世鞭。

運用智慧,抓取先機

生意場上競爭決勝負,要靠人們智慧的比拚。誰擁有了智慧。誰就會擁有財富。大事需要智慧,細節也需要智慧。在經營方麵。做到知己知彼,隻要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就能獲勝。

有位呂先生,開了一間20平方米的小雜貨店。由於資金缺乏,他店裏的貨物不多,生意十分冷清。為了在競爭中獲勝,他晝夜冥思苦想。

有一天夜晚。他到同行店鋪周圍去。看到有的店鋪客流量很多。便在外邊仔細觀察了一陣子。後來,他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生意興隆的店鋪。每晚都要11點左右才關門。這就為許多顧客提供了良好的購物時機。

找到這個竅門後,呂先生開始和對方打時間戰。他每晚11點半關門。這樣一來,有一些上晚班的下班族,開始陸陸續續光臨他的店鋪。他的生意逐漸好了起來。

兩個店鋪同時經營相同的產品,隻要做到知己知彼,並善於動腦筋。就不難使產品打開銷路。

有位小食品店的罐頭一度滯銷,為了將產品打開銷路,店主特意觀察了鄰近的店鋪。看到其他的店鋪經營沒有什麼特色,他便想了一個主意:在罐頭蓋上打印了一條謎語,並注明:打開罐頭,將裏麵的東西吃完。你在罐底就能得到答案。這一招十分靈,很快便掀起了小孩子的購物熱潮。

這些謎語是根據孩子們的特點精心設計的,孩子們為了急於知道答案。一罐一罐地吃起罐頭。其實罐頭內的食品並沒有什麼特別美味。隻是在罐頭的包裝上做了文章。雖屑雕蟲小技,但因為熟悉競爭方的特點。並運用了智慧,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2年9月底,正在德國考察的天津市技術改造辦公室的同誌從一位來訪的德國朋友那裏得知,有家能達普摩托車廠倒閉了。我方立即向該廠表示:我們準備買下這個廠,但需回國後研究確定,一周之內,必有回言。與此同時,印度、伊朗等幾個國家的商人也準備購買該廠。

回國後,天津市政府領導拍板決定,全部購買能達普廠的設備和技術,並立即通知德方。隨即組成專家團,準備赴德進行全麵技術考察,商談購買事宜。就在這時,聯係人從德國發來急電:伊朗人搶先一步,已簽署了購買能達普的合同,合同上規定付款期限為10月24日,如果24日下午3時,伊朗彙款不到,合同便告失效。

事情有點猝不及防。天津市領導分析了整個情況後認為,國際貿易競爭中也存在偶然因素,雖然伊朗商人在簽訂合同方麵搶先,但能否付款尚屬懸案。如果伊朗方麵逾期付款,我方還有爭取主動的機會。10月22日上午10時,天津市做出決定,立即派團出國,從伊朗人手中搶回這條生產線。代表團用了11個小時辦完了平常需要15天才能辦好的出國手續,10月23日,飛到了慕尼黑,他們立即與德方聯係。10月24日下午3時,當打聽到伊朗方麵款項尚未到的消息時,中國代表成員立即奔赴能達普摩托車廠。中國人的突然出現,德方人員甚感吃驚。慕尼黑市債權委員會主管倒閉企業事務的米勒先生麵帶笑容地接待了中國代表團,他說:伊朗商人因來不及籌款已提出延期合同的要求。如果你們要購買,請現在就談判簽訂合同。原來,債權委員會已規定,能達普的財產必須於10月30日前出售完畢,以保證債權人的利益。如果逾期,將被迫拍賣,就是要把全部固定資產拆散零賣,不僅使廠方蒙受巨大經濟損失,而且使這個有67年曆史的、生產名牌產品的工廠化為烏有。我方意識到對方急於出賣的迫切心理,但又不能幹閉著眼睛買外國設備的蠢事。經過幾個回合的交涉,終於達成了中國專家先進行全麵技術考察後再談判的協議。